本报记者 吴 楠
“一眼老井不出水,一缸粗粮难顾嘴;土路难走满身灰,土坯草房难挡雨。”这段在村民中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是20多年前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宽阔平坦的道路、一望无垠的田野、葱茏飘香的菜地、绿色掩映的村庄、整齐别致的民居、舒心畅然的村民,旧日贫穷、破败的王湾村已旧貌换新颜。说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感激、夸赞的最多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就是担任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发。
今年73岁的王振发有着饱满的精神,魁梧的身材,行事风格果断。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王振发团结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以强村富民、造福王湾村为己任,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王湾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民以食为天。多年来,王振发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做好全村各项工作的基础,带领群众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仅2008年和2009年,新增耕地700亩。为增加村民收入,他带领大伙儿充分发挥本村离县城较近和河湾土质是以种菜的优势,引导村民大规模种植蔬菜,成立了豫皖大葱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700亩,发展蔬菜大棚2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70多岁的王振发还有着一颗与时俱进的心,他将蔬菜卖到了网上,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
“群众幸福舒坦了,安居乐业了,我就安心了!”这是王振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湾村群众依靠种植生态蔬菜逐渐走向富裕,他又开始为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而日夜操劳。为了让村民住上和城里人一样舒坦的好房子,他领导村民先后建成3个社区化管理的小康示范住宅420套2000余间,以前破旧凌乱的砖瓦和茅草屋,全部变成了两层新楼房。他还带领村民建成圆形环境节能沼气池316个,修通5条内循环水泥路15.5公里。沼气、猪舍、厕所相互连接,彻底解决了厕所林立问题,使得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时常有人问王振发:“你这一大把年纪还这么辛苦地奔忙着,值吗?”王振发却异常坚定:“为咱王湾村乡亲办点实事,是我这个村支书的职责。服务群众,造福王湾,我很乐意,也很快活。”
现如今,宜人的景色、醉人的成绩、喜人的笑语交织融合成一曲动人的乐章,使得王湾村成了淮滨县栏杆镇一颗闪亮的星星,王振发也因绩效考核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常对人说,我已这把年纪了,如再不做点什么,就真的来不及了。他不服老、不畏苦、不言败。他说,如果困难和问题是一块冰,那我就是一团火,一定将其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