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手机的流向,不仅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资源战略造成影响,也涉及千家万户的安全,亟待引起全社会重视,并妥善加以解决。

消费者如何处理旧手机?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2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约12.4亿户,用户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由于不少消费者是“双枪将”(两部手机)、“三枪族”(三部手机),如此算来,我国手机保有量至少有十几亿部。

巨大的保有量,也带来了巨大的淘汰量。据调查,我国消费者平均15个月更换一部新手机,全国每年废弃手机约1亿部,而回收率还不到1%。这些废弃手机总重可达1万吨,若全部回收处理,能提取1500千克黄金、100万千克铜、3万千克银,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接受访问的1000位消费者中,50%左右的人将废旧手机搁置家里,其余的人选择直接丢弃、送去回收点、赠送他人等。可见,搁家里,成了废弃手机的主要处理方式。

废旧手机到底去哪儿了?

在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废旧手机到底去了哪里?大部分由维修网点或民间回收点进入二手市场,只有少部分进入正规的回收利用体系。进入二手市场的废旧手机,又是如何流动的呢?据北京的一位二手手机经销商透露,一部分回收的旧手机经过翻新,流入二、三线城市或农村销售;一部分经过拆解,变为零部件用于维修,回收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还有一部分无法使用的主机板等零部件,被某些非法处理企业用于提取金、银等贵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回收利用怎样走向正轨?

废旧手机的处理,既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如何各负其责?

“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引导和监管。”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会长罗涛表示,应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和企业逆向物流体系,建立健全正规的回收利用体系,同时打击非法处理企业,对手机的生产、流通、回收、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应由‘谁生产谁负责’,变为谁在产业链中获利最大,谁就负主要责任。”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在不少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交付废旧手机处置费,而在我国,消费者不仅不付费,还可从中获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