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核心新闻

我市公共交通整体发展水平滞后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围绕我市发展建设提出了许多议案、建议。最终,大会主席团将“关于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的议案”作为2014年的01号议案,交由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研究,督促政府办理。

6月6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的其中一项议程就是听取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01号议案的调研报告。

今年4月,调研组实地查看了几个规划中的公交场站,现场观察了几个路段、路口的拥堵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办公室、交通、规划、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问题、原因、解决办法的分析和汇报,市公安交警支队全面分析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成因。

调研发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按照河南省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要求,100万人口以下城市,城市每万人应拥有10台以上公交车,按此标准,我市中心城区应配置500台以上公交车,目前缺口几乎达50%。在这200多台公交车中,政府购置的只有几十台,其余190多台均为私人挂靠经营。其次,目前,中心城区有营运线路19条(注:茶文化节期间又开通了28路公交车,目前应为20条),线路总长300多公里,年客运总量3600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不足6%(国家要求为60%左右)。根据河南省公共交通协会的统计,我市公交总体水平、 公交车平均保有量、公交的出行分担率、公交优先发展的保障措施以及职工待遇四个指标在全省都排名末位。

延伸新闻

市区公共交通存在诸多问题

我市公交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调研组成员意见之后得出4个方面的结论。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公交站点,采访相关部门和市民,也发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一,无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我市至今没有编制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目前中心城区没有一个公交停车场。

连日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20条公交线路只有1、2、4、5、16、17、28路7条公交车的始发点在火车站公交停车场,2路的终点在南湾停车场,其余公交线路的车辆全在路边临时停车,尤其是11路的始发点在天润广场,3路在新华大市场,7路、20路在体彩广场,15路在平桥亚兴广场。这样既不安全,也影响道路通行。

同时,我市人口稠密的老城区没有规划换乘中心,市民出行,需要多次换乘,十分不便;长途车站设置在市中心,加剧了城市道路拥堵。

第二,公交车辆和线路较少,不能满足需求。

以25路公交车为例,25路一位司机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逢周二、周末,他都非常头疼,因为这几天,信阳农林学院和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下午没课的比较多,很多都赶在这时候来到城区,并且乘坐距离较远,尽管他们都按点发车,但车辆仍很紧张,路上许多乘客无法上车。

此外,记者调查了解到,上天梯管理区、平桥工业园区企业多,至今没有开通公交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辖区企业正常经营;公安交警支队车管、考训所在地陆庙没有公交直达,群众办事依靠打的,费用很高,反响强烈;1路、2路、25路公交线路长,乘坐人员多。

第三,私人挂靠经营,导致管理难。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公交车辆绝大部分是私人挂靠经营的,导致管理难。我市没有专门的公交车清洗维护场地,挂靠车主很少主动掏钱洗车,造成车容车貌差;挂靠车主为追求经济利益,擅自将公交车辆用于婚丧事务等,加剧市民乘车难;司乘人员受雇于挂靠车主,更换频繁,服务意识差,市民投诉多;由于挂靠经营,线路设置不合理也无法调整,政府想新增线路,也会遭遇挂靠车主的阻挠。同时,挂靠经营模式已经因经济发展而不符合公交公益性的要求。

第四,公益属性没有很好体现。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由于采取的是私人挂靠经营模式,财政资金没有也不允许投向私人运营的公共交通,国家要求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优待乘车及成人、学生持月票乘车的社会义务也就没有落实的基础。

在最近本报组织的“进社区访民生,《信阳晚报》帮您办”活动中,本报记者就接到了部分市民提出的关于公交车对老年人免费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