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至今为止,张玉克仅涉足过两个行业:一个是老家息县“接地气”的粮食加工,另一个是首都北京“高大上”的景泰蓝制作。眼下,前者仍须不断追加投资,而后者早已进入遥控盈利的成熟阶段。但是,根深蒂固的粮食情缘让张玉克“情陷”主食产业化,且信心满满。

“景泰蓝只是个小插曲,粮食加工才是我人生中的主题曲。”昨日,在位于息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克接受记者采访时,聊起早年的粮食加工经历眉飞色舞,谈起当下的公司食品精深加工兴致勃勃。

“我早期的贩粮经历也是一段间接的交通工具进化史啊!”年过半百的张玉克玩笑似的说道,而事实也的确如此。17岁时,张玉克拉着架子车到邻近的安徽省临泉县、驻马店市新蔡县收购粮食,两天走一个来回;20多岁时,骑自行车收购粮食,1天就能跑一趟;29岁时,买了一辆二手解放汽车,粮食收购上了规模;31岁时,换了一辆崭新的加长东风货车,大规模的粮食收购辐射临近省市。

2002年,张玉克在家乡息县临河乡开办稻米加工厂。由于当时乡镇企业发展环境不太理想,一年以后,他关闭工厂,携家带口去了北京,与朋友合资,从事旅游纪念品经营。2008年,他的工艺品超市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前门大街谋得一席之地,成为息县“北漂族”的骄傲。2009年年底,息县当时的主要领导到北京招商引资,面对优惠的招商政策,回想起半途而废的稻米加工厂,张玉克“动心”了,他想回乡重操粮食加工的老本行。

刚在北京立稳脚跟,又要携家南归,这让不少人疑惑不解,可张玉克下定决心不动摇,他要重拾当年的理想,发挥家乡的优势资源,把食品加工做大做强。

2010年3月,河南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息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便以集土地流转、粮食储备、稻米初加工和大米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企业立足,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对土地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流转种植粳稻1万亩,带动全县60万亩优质水稻的种植,产生综合效益4.5亿元,成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6月,该公司年产量达7000万桶的米线生产线和酸辣粉丝生产线相继正式投产,产品一经投放郑州、武汉、江西、陕西等各地市场,就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此基础上,河南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真正实现原材料生产利用“零剩余”,在稻谷→精米→米线为主线的产业链基础上,进一步发掘稻谷副产品的利用价值,延伸产业链,将米糠加工为米糠饮料、米糠油、高蛋白米糠饼等,而稻壳可作为燃料、钢铁炭化剂、保温材料等,公司在主食产业化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步履坚实。

“现在看来,与粮食的两段情缘注定将串起我的一生。”采访结束时,张玉克坚定地说,“民以食为天,我的坚持肯定没错,主食产业化大有干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