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今年2月,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张楠接到了一个陌生女子电话,称是某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在网上看到她的简历,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她的个人情况。张楠对此深信不疑,在电话里详细告知了一些相对隐秘的个人信息。当天晚上11时,张楠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张楠学校的“老师”给她打电话,说张楠晚上回校时发生车祸,急需两万元手术费。张楠随即查了打给母亲的电话号码,发现和之前打给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号码一模一样,她这才明白中了不法分子的连环骗局,心里一阵后怕。

专家提醒:大学生网投简历,首先要选择那些正规、知名度较高的网站。在填写个人简历时,大学生尽量不要使自己的个人简历处于无条件公开的状态,避免不法分子窃取信息。此外,大学生若接到陌生的网络招聘电话,尽量不要过多回答个人隐私问题,可以反问对方公司的具体信息,以便进行核实。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挂断电话或报警。

现场招聘,提防流动招聘者

案例:2012年11月,杭州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方参加招聘会时,遇上一个主动凑上来的招聘人员。对方自称来自上海某国际商务公司,需要招聘一批外形条件相对不错的应届毕业生,择优派驻到美国、英国等地工作。对于这个工作机会,小方颇为心动,马上递上个人简历。对方没看一会儿,随即便说条件都符合,留下一个地址,让她第二天上午9点钟去参加面试。可当小方如约赶到这个地址时,发现竟是藏在居民小区里的一个宾馆,对方还说在她之前,有两个面试者已经上去了,催她赶紧上去。但小方思来想去,始终觉得不妥,找了个借口迅速离开。

专家提醒:对于这种不请自来的机会,大学生一定要慎之又慎。既然到现场参加招聘会,就要到在规定场地里,且有固定展台的招聘单位投递简历,因为这些单位都是经过人事部门审核才能入场,在求职可信度上相对有保障。此外,大学生在接到面试通知时,应多渠道了解该招聘单位的情况及背景等。在出门前,最好给家人或朋友留下要去招聘单位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招聘单位安排的面试场所,谨防宾馆等临时租借来的场地,尤其是较为偏僻的场所,尽量不要选择在晚上去参加所谓的面试。

找中介, 小心其与招聘单位串通

案例:2012年12月,毕业后还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小许,在义乌人才市场附近的一家人才中介交了100元钱,由对方提供了一个到当地一家外贸公司网络部工作的机会,当时谈好待遇是2100元/月,并口头约定如果工作不满意可再免费介绍。经过简单的面试后,小许马上被录用了。但公司告知他每个员工都要先到一线去熟悉公司流程,然后再回到正式岗位上。就这样,在试用期的三个月里,小许有时被安排清点货物,有时又要去招待顾客,忙得团团转,工资还只能拿到80%。原本想熬过这三个月,就能坐回办公室了。谁想试用期过后,公司仍没让他回原岗位的意思。小许几次去找人事部门,都说让他再等一等,公司已经在安排。一气之下,他索性辞职再找到之前那家中介,要求重新介绍工作。谁知对方却不认账了,不肯退钱也不愿免费再介绍其他工作。

专家提醒:大学生无论找中介还是招聘单位,都应先签订合法的书面合同,上面写明具体工作职责、试用期时间、具体待遇等信息,并及时去除明显的不公平条款。此外,对于中介提供的招聘单位信息,尤其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职位及待遇,比如销售经理实际可能就是销售人员,月薪5000元实际可能全靠销售提成才能拿到等,要事先了解清楚再决定是否交费。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