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核心新闻

食品安全: 全过程监管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远的如“苏丹红”事件,近的如“肉毒杆菌”事件。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多人感叹:“还有能吃得安心的食品吗?”

如今,随着整个社会对于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管理也越来越细,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的打击也越来越严厉。

近年来,我市将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如今年5月6日,浉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廖红孝、张南等27名被告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一案,这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随着法院的审理,这些人也将得到法律的严惩。另据统计,全市公安机关在2013年共抓获食品安全领域犯罪嫌疑人100多人,其中大部分人被刑事拘留。

为了搞好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市政府将今年确立为我市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监管制度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以保障安全为首要任务,以体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提升监管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推动社会共治为重要保障,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确保全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向好、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为加快魅力信阳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延伸新闻

“最严格”的监管,将向基层转移

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市政府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治理整顿、严格行政监管、落实首问责任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一:全面深化改革

制度改革是我市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动力。根据计划,我市今年在监管体制改革方面将完成监管力量重心转移的任务,将着重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将出台县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制订相关配套政策,确保人、财、物全部按时划转整合到位;推动市场监管重心下移,强化市、县级机构监管执法力量和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基层监管机构,完善乡镇、村监管网络。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职责,科学界定市、县监管事权和层级分工,建立相应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探索审批、监管分离。

关键词二:建设保障体系

体系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在措施方面最具体的体现。市政府将推进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放在了首位,将加强监管制度建设,研究制订农产品产地管理、质量安全追溯、诚信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加快形成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体系;组织制订信阳市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风险识别与管控;整合、取消、下放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许可,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完善行政执法行为标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推进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我市食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并推动标准公开透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农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完善提升市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检验队伍建设,力争成为区域内有影响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快市、县两级监管队伍装备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县、乡两级监管队伍快检设备配备,今年年底县级以下装备标准化配备覆盖率达到30%。

关键词三:深化整顿治理

围绕重点食品领域着力实施综合治理,加强食品标识管理,强化食品出厂检验环节和流通环节食品标签标识检查,继续巩固和提升严厉打击“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行为的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强牛羊肉食品安全监管,推进牛羊肉定点屠宰;加强农产品源头治理,以粮食、蔬菜、茶叶种植基地和畜禽、水产品养殖场(小区)为重点,持续开展滥用违禁农兽药专项整治,严格落实蔬菜上市检验和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开展农产品主产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对部分污染较重的耕地,要调整结构,进行集中修复;开展“病死肉”“瘦肉精”“地沟油”“非法添加”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此外,我市围绕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不仅建立了日常监管体系、部门联动机制等,还将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让发现的每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都能够找到源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地区,不仅企业和相关负责人要受到处分,所在地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也都要相应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