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艳,现任平桥区二小三六班班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有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教育、对孩子有爱心,深受学生及家长好评。

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转折点,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孩子们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也显得很苍白……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它既是低年级写话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但学生经常是一听到作文,就是“谈虎色变”。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就像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质量。

二、紧扣课文指导学生仿写

儿童有的天性就是模仿。小学生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要有一个模仿写作的过程。从说到写,从句到段到篇,循序渐进,还要紧扣课文中的阅读范文进行仿写训练。可以仿片段,也可以仿全文;可以仿语言文字,也可以仿结构布局,还可以仿作者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例如:第5课《翠鸟》这篇课文中的第一段,作者对翠鸟的外形进行形象、具体地描述。我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最后让学生写一篇《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这样联系实际,让同学们写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通过模仿练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学会了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三、积累素材,拓宽思维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次,我们班的徐靖彤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对我说她想要与同学分享,还有的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就多起来了,这样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

四、教师要认真批改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必须给予充分肯定,并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这类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最好对学生当面批改。这样才能逐步填补他们缺陷的知识,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得一无是处,那么他不讨厌作文也会惧怕作文。所以,对学生的习作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他们鼓励。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努力创新,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