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 鼎 周亚涛

说起光山县的羽绒产业,就不得不提达尔美集团公司总经理李玉群。他将“职教”“职介”“企业”三个行业集于一体,为光山的羽绒产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1967年,李玉群出生于光山县农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兄弟姊妹9人,家境很是贫困。1989年,为生活所迫,年仅22岁的李玉群离开家乡到新乡蹬三轮车,两年后到北京昌平做饲养员养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羽绒产业在光山风生水起,迅猛发展。1997年,李玉群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加入现场充绒大军的浪潮中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利用妻子经营的小裁缝店和拥有的裁缝技术,毅然选择了职业教育,在3间低矮的房子里开办了达尔美技工培训学校。创业之初,租房子、贴广告、发传单、编教材、备课、找材料、上课、示范……十多年间,李玉群和妻子历尽磨难,尝遍辛酸。学校由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从低矮的几间破房到十几间、几十间标准教室,达尔美技工培训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综合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然而,李玉群清楚知道,培训只能使学员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而就业才能给学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了解决学员就业问题,李玉群千方百计联系用工单位,为学员寻找就业机会,10年来学员就业率在90%以上。

为了给学员提供一流的培训实习基地,2009年,李玉群投入千万元兴建了达尔美服饰有限公司,由于他重管理,善经营,公司很快发展成为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实习于一体的现代化羽绒服生产企业。公司现已拥有现代化厂房1500平方米,服装制作设备200多台,员工100多人,年产近15万件,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网络销售羽绒产品遍及全国10多个省和近50个市、县,年销量在万件以上。

事业辉煌起来的李玉群没有忘记曾经辛酸的创业历程,他用实际行动来善待亲朋、惠及学员、回报家乡。在“达尔美”学技术的农村贫困学员,李玉群不仅将国家补助的1200元全部打到学员卡上,还在生活及就业上给予特殊的照顾。响应国家“雨露培训”和“金蓝领培训”计划,“达尔美”技校连年超额完成培训和劳务输出任务之外,每年还为学员免学费30000多元,培养下岗工人300余人。

“将来我会坚持做好职业培训,让更多的学员有一技之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玉群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