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核心新闻
“五一”期间 鸡公山风景区一建筑物起火
5月2日,“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鸡公山上游人如织。吃过午饭后,来自周口的李先生与家人一起上了山。当他到达山顶附近时,发现员工之家宾馆旁边的一建筑物的窗户正在往外冒烟。“附近就是树林,要是真烧到树林,然后再蔓延到其他地方,后果就严重了。”于是,他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
李先生告诉记者,报警之后,火势继续蔓延,原先只是窗户冒烟,一会儿的时间,屋顶也开始冒烟并出现火苗了。“这时候我看到景区的几个工作人员开着车过来了,我就没继续围观了。我报警的时间大概是下午1时许。”李先生看到有人处理火情,便继续游玩了。
此时,119指挥中心接到李先生的报警电话之后,立即派出消防队员前往灭火。“当时我们队去了两辆消防车,14个人,工业城消防队也被派去了,总共是3辆车。”参与灭火的信阳公安消防支队浉河消防大队北京路中队中队长周伟介绍说。
经过大约半小时的路程,3辆消防车到达了鸡公山脚下。不过,消防官兵开车上山伊始就发现,他们的车很难开上去。
“主要有两方面的困难:第一,车多,游客多,我们的车很难快速通行,即使人、车想给我们让路,也没地方可让;第二,上山的盘山路弯道太多,有很多都是180度的转弯,我们3辆消防车中最小车的车身长度也接近10米,如果在车少、人少的情况下,我们慢慢还能行驶,但是5月2日这天不行,人太多,车也太多,转弯都难。”周伟回忆说。
山上火情紧急,山下消防队员却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鸡公山景区方面协调了一辆中巴车和一辆警车,浉河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们从消防车上抱起装备,上了这两辆车,最终,消防官兵们分两批上了山。
虽然上了山,但因为道路的原因,两辆车都不能开到起火的地点,消防官兵们又抱着消防装备跑向起火点,“停车的地点距离起火点大概四五百米。”周伟说。就这样,官兵们一路狂奔,到达终点后立即将水带接到了消防栓上。此时,景区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对起火的地方冲水。
了解到房子曾经是员工宿舍,官兵们首先询问其中有没有煤气罐之类的东西,得知没有之后,消防官兵便开始按正常方式灭火。将近20分钟的时间,火势基本被控制,明火基本消失。官兵们这才发现,起火的房子一共有8间,另外3间是地下室,其中一间曾经是小卖部。火势虽然被控制,但彩钢板材质的屋顶已经被完全烧毁,石质的墙体部分也已开裂。
消防官兵们又开展了善后工作。几个小时后,起火的地方终于不再冒烟,消防官兵们也离开了现场。
目前,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
延伸新闻
火灾暴露出的景区消防隐患
火虽然被扑灭,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火灾过后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我们上去的时候,火情已经是中期了,错过了最佳的救火时间。”周伟说,从他们接警开始到他们到达现场,中间经历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其间,从队里(市区北京路)出发到达鸡公山脚下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从山脚下到起火处大约又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这对于火情的控制在时间上是个极大的延误。
距离鸡公山最近的鸡公山管理区的消防人员到哪儿去了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鸡公山管理区并没有专业的消防队,只有两名干部负责日常的执法监督,这就造成了景区一旦发生火灾,只能由景区的工作人员前去灭火。
这位知情人士还表示,2013年年底,鸡公山也发生了一起火灾,也出现了消防车上山难的情况。
此外,浉河消防大队官兵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在距离起火点的最后一段距离,消防官兵只能抱着消防设备奔向起火点,没有车辆可以直达。
可见,如何在节假日的时候保障消防车等急救车的有效通行,如何在发生事故时让救援人员尽快到达现场,值得我们反思。
消防部门: 目前除了古城之外,对于景区消防监管没有特别规定
针对这起火灾,记者采访了市消防支队宣教中心负责人陈波。陈波告诉记者,除了古城之外,目前我国针对景区的消防设施还没有特别的规定,消防部门对于景区的监管只能参照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管,如景区的宾馆就参照宾馆的管理办法。消防部门平时也要求景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总体来讲,鸡公山上的消防设施还比较完善,在专业消防队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灭火知识。
另外,在景区发生消防安全事故时,游客也不用惊慌,应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朝安全的地方有序撤退,避免造成拥挤和踩踏等二次事故。
对于景区来讲,建立多层次的消防安全是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方法。首先,景区要强化对员工和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景区应加强对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在发生事故时有消防设施可用;再次,景区应加强消防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在事故发生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