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洋

光山县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因他祖籍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光山县涑水书院原址位于光山县城北台子山顶,始建于公元1323年,为祠院合一。清乾隆二十四年,光山知县德贵在原书院西另建涑水书院,书院坐北面南,两进式砖木结构。现仅存遗址。

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当地百姓希望光山县委、县政府重建涑水书院,用作国学及书画等学习、交流场所,县领导非常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2014年4月23日,光山县涑水书院(司马光纪念馆)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同时,中共光山县纪委将其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并揭牌。

昨日上午,记者探访了位于光山县司马光宾馆六楼的新涑水书院,工作人员带记者一行参观了书院的司马光人生故事及宋代文物展厅、古字画及文房四宝展厅、古籍善本展厅、光山乡土文化展示厅四个展厅。

司马光人生故事及宋代文物展厅主要展示司马光雕像、司马光题写的“思无邪公生明”匾和司马光的智慧人生故事,以及宋代瓷器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说,司马光智慧人生主要通过撒谎诳人受父训斥、顽儿落水砸缸抢救、珍惜光阴勤奋读书、幼恶戴花长鄙浮华、为官正直举忠斥奸、廉洁奉公拒受赏赐、呕心沥血编就巨著、独居洛阳节俭为乐、郊迁老宅凝情作诗、使臣来访献计开言、官场腐败“十科荐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12个小故事,讲述了司马光诚实勇敢、聪明机智、勤奋好学、举忠除奸、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智慧一生。宋代瓷器文物主要有越窑、湖田窑、龙泉窑、德化窑、建窑、吉窑、寿州窑、磁州窑等窑口的瓷器近百件,展品丰富。

跟随工作人员,记者来到了古字画及文房四宝展厅。这里展示着各时期名家书画50余幅,各式烟墨、砚台、笔舔、墨盒、水盂、印章、镇纸等文房用品100余件。书法作品主要有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隶书“画理初禅诗情三昧,药名别禄篆势先秦”对联,“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题渊明图句行书条幅,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陈含光篆书“老去上书还北阙,谁能斗酒博西凉”对联,印光法师弟子晚清著名书法家包契常88岁时题写的“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隶书对联,晚清著名书法家王宝锷的楷书对联“孤与苔痕春涨满,小欄花韵午晴初”,弘一法师李叔同关门弟子黄福海82岁时书写的“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对联等。绘画作品有享誉世界的表演大师梅兰芳画的“菊花”斗方,清代著名画家顾鹤庆画的“山水”、钱慧安画的“人物”,著名书画家溥心畬画的“鱼嬉水”, 东方画会创始人汪亚尘画的“荷花”,“新金陵派”传人卢星堂画的“秋林”,中国美协会员、当代著名画家吴青霞画的“双鱼跃龙门”等。

古籍善本展厅展示有清代版本的《春秋》《左传》等史书;《孟子》《孔子》等儒家书籍;《庄子》《象吉通书》等道教书籍;《集论》《金光明经》等佛教经书;《康熙字典》《中华字典》等古籍字典;《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脉经》《医宗金鉴》等医学用书;《幼学启蒙》《幼学琼林》等教育读本;《唐诗三百首》《诗经》等古诗词;《冰言》《药言》等劝善手抄本;陈氏、方氏、龚氏等各姓氏宗谱以及多版本的《资治通鉴》等近3000本古籍善本。记者还有幸目睹了乾隆科举试卷等稀有文物。

光山乡土文化展示厅主要展示民族乐器和光山地方民歌、舞蹈、方言等非物质文化。

涑水书院的成立是光山县做好司马光文化这篇大文章的重要举措之一。司马光砸缸智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就发生在光山。光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司马光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影响,着力打造司马光智慧名片。在当今中国,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光的忧国忧民、廉政为民精神为当今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养料。“臣夙夜尽志,竭诚以思治世之要道”。司马光夙夜辛劳,以忧国忧民为己任,以治道为关注的核心,探究治乱、安危、存亡之道。不仅如此,他廉政爱民、怀民以仁。在司马光看来,儒家倡导的“仁”,其最重要的方面在于“大济生民”。“修政事以利百姓”应是国家治理最后的归宿。司马光六年的知谏院政治生涯,进谏内容包括改革积弊,对皇帝廉政勤政的劝谕,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贪官污吏的弹劾,对民生疾苦的关心等等,不一而足。光山县纪委遂将光山县涑水书院(司马光纪念馆)作为廉政教育基地。

近年,光山县先后修复了司马府,争取国家邮政局将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光山举行,努力将“司马光出生在光山”写入中小学教材,拍摄了少年司马光动画片等。现光山县以司马光命名的诸如司马光中学、司马光宾馆、司马光路、司马光广场、司马光园等司马光元素符号到处可见,努力用这张文化名片点亮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