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继疆
对于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的茶文化节来说,21年的时间,几乎和福建人郑方行从事茶叶这一行的时间一样长。3年前,当他慕名来到信阳发展时,只是认为“当地的茶产业相对落后,让福建安溪相对成熟的茶产业发展经验进入信阳市场,有很好的发展机会。”3年过去了,当农业部“国家级茶叶市场”在信阳授牌,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茶叶原产地批发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信阳已经超越了“中国茶都”安溪,而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不仅成为一个平台,也成为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指数。
“在全国有1000多个产茶县,2亿多茶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产业的评估,对于市场的指数调控,信阳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郑方行对记者说,“今年信阳推出了毛尖茶的‘采摘’指数,这不仅解决了茶农看天吃饭(采茶)的难题,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采茶成本,让种茶的人安心种茶,让销售的人放心卖茶。在成为国家级茶叶批发市场之后,指数的发布,能够使茶叶按照个性化、定制化、大众化、推荐化来发展。”
“无安(溪)不成市(场),无铁(观音)不成(茶)城,是茶行业的老话,但是我认为,如今我们发展茶产业就是要做到‘茶叶市场化,市场品牌化,品牌多元化,多元服务化’,从这一点上来说,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郑方行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