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来。”

22年来,茶博会、全国名优红茶品鉴会、全国公路自行车大赛、大型文艺晚会……信阳人用炽热的情感,用非凡的才智,用一以贯之的实干和坚韧,不断丰富着茶文化节的内涵,增加着信阳文化名片的分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管人们有没有预料到,商品经济大浪随着茶香、人潮汹涌而至,22个春天里,巍巍大别山敞开宽广的胸怀,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的外商,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共数十万人次光临信阳,洽谈合作,共谋发展,为信阳发展献计献策,给信阳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信阳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年年岁岁茶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尽管每届茶节的办节思路都有所不同,但“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这条主线却一直贯穿其中,信阳茶文化节无时无刻不闪烁着信阳人的智慧之光。从最初的市政府主办到省政府主办,再到如今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办节规格不断提高;从最初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到如今的“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共同唱戏”,办节模式不断创新;从最初的“茶叶节”到第十二届正式更名为“中国信阳茶文化节”,再到如今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

22年前,很多人回忆说,那时的信阳市区既小、且破、又脏。22年过去了,如今的信阳市区,让很多游子归来迷路,让所有人发出感慨:老区变了,真的不认识了!而这变化,人们无不认为与举办茶节关系密切。为办好茶节,展示老区新形象,大批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上马。22届茶节,共安排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数百项,老区的街变宽了,灯变亮了,楼变高了,城变绿了。多年的游子归来,走出火车站后无不惊叹:昔日狭小、脏乱的车站广场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宽敞、整洁,且比原来大十几倍的现代化广场;昔日众多破旧、狭窄的小胡同,如今变成一条条笔直、宽阔的主干道;昔日房屋矮小、阴暗潮湿的老居民区,如今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居民区。往东走,道路纵横的羊山新区已具规模,产业集聚的信阳工业城发展如日中天。这些,都让人看得激情澎湃,信心倍增。往南看,浉河两岸宽了、绿了、美了,浉河宛如一条彩练绕在城市之间。所有这些变化的动力何在?已成功举办21届的茶节,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力。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谈及岁月中的城市变迁,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胡亚才说:“是茶节开启了信阳的‘山门’,扮靓了信阳的城市。”

他说:“今天与22年前相比,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在一组数据上的对比,比如园林绿化,22年前中心城区绿化面积只有480公顷,现在是2600公顷,覆盖率原来是17%,现在是37%,这是园林绿化方面。市政道路,原来我们只有69公里长,现在是230公里。而路灯,当时中心城区所有路灯加起来也只有2500多盏,现在是个什么概念,22000多盏。原来浉河岸边没有一处文化标志,而现在浉河岸边的望湖轩、聚贤祠、申伯楼、龟山亭、琵琶台、茗阳阁、河州榭、平山塔等浉河八景,既为浉河增添了亮色,又传承了我们信阳的传统文化,同时极大地丰富了信阳城市的内涵。信阳魅力既在于山、在于水,在于我们整个城市的景观,又在于这个城市的一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些与我们的茶节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说没有茶节这一抓手,那么这个城市建设起来,就没有一种紧迫感。”

2007年,我市吹响了“六城联创”的号角。随之而来的“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休闲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2011中国魅力城市”等一个个响亮的殊荣,更是与茶节交相辉映,提升了信阳的魅力。

胡亚才说:“如果说浉河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妩媚、柔美的形象,那么百花园区域代表的新信阳,是一种现代、开放、大气的情怀和形象。因此,我们茶文化节开幕式放在百花园区域,显然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信阳人民更加自信地站在全国人民面前,接受检阅,在四海宾朋面前,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彰显信阳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客商一踏入信阳,在赞叹山水信阳、红色信阳的同时,更为信阳人真诚与客商合作的精神所感动。很多客商说:“原本没想在信阳进行大投资,没想到信阳人对外商这么热情,招商工作做得这么细,这足以说明信阳寻求对外合作的迫切和诚意,投资这里我很放心!”

与海内外客商在广阔领域里与日俱增的合作交流,也在潜移默化地催发人的思想嬗变。经济的力量、商业的力量、资本的力量、新技术的力量,让老区信阳告别了封闭和停滞;抓住机遇,捕捉商机,“走出去、引进来”,让信阳人越来越认识到“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

2012年6月16日至19日,市茶办组织五云茶叶集团、文新茶叶公司、蓝天茶叶公司、灵山茶叶公司、光州茶叶公司、新林茶叶公司等企业组团参加了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该展览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参展企业300余家,一线品牌企业占80%以上,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力强。我市参展企业共设展厅面积近500平方米,全部为特装展厅,集中展示了信阳茶产业发展的成就和信阳茶企业的风采。

同年10月19日至22日,市茶办又组织五云、文新、茗阳、新林、申林、灵山、蓝天、佛灵山、仰天雪绿、光州及祥云等众多知名茶企,参加由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茶叶商会、河南省茶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郑州)国际茶业博览会。我市首次设立了专馆,由重点龙头企业搭建特装展厅,30多家“信阳毛尖”“信阳红”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展厅面积2000多平方米,近2万人次进馆参观,现场交易金额50多万元,签订茶叶购销合同1000多万元。在专馆内还专门搭建舞台,配备高清LED屏,对信阳茶叶新产品进行宣传推介。茶博会期间,我市茶办还组织了中原茶艺之星邀请赛和“喝信阳茶 评河南戏”暨万人品赏信阳茶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信阳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我市还应邀参加了2012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

大门敞开了,带来了气象万千;大门敞开了,带来了商机无限。

办好茶节,构建平台,招商引资,信阳日益成为中国中部投资热点。仅信阳第二十一届国际茶文化节,就签约项目73个,总投资达178.5亿元。

上天梯不产茶叶,但其丰富的矿物资源,却通过信阳茶文化节,与茶产生了共鸣,共荣共生——

“红娘”牵好线,“相亲”者云集。借助信阳茶文化节平台,上天梯管理区积极与香港恒通、北京超然等公司洽谈合作项目,并在信阳第二十届茶文化节期间完成签约。据统计,2010年以来,上天梯管理区在几届茶文化节期间,累计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48.2亿元。共落地投产9家,完成投资23.6亿元,落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2亿元。2013年,上天梯管理区还在集聚区内筛选恒源、怡和等10家企业率先上板材生产线,加快珍珠岩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引领集聚区企业加快推进外墙保温板项目,今年将形成5000万平方米的板材加工能力,实现产值40亿元。

的确,正是有了茶节,信阳,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由里到外发生着嬗变。嬗变,使得信阳茶叶节跨越到国际茶博会;嬗变,使得一片片小小的芽叶给美丽信阳带来了勃勃生机;亦是嬗变,使得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信阳变得更加淳朴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