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亚涛

见习记者 买祥发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信阳每年在春茶采摘后举办茶文化节,可以说我是伴着茶文化节长大的。”谈起即将举办的第22届国际茶文化节,出生于1988年的浉河区何景明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世阳意味深长地说。

出生于茶香世家的何世阳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感情,2011年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本地企业工作。虽然工作待遇不错,但是何世阳很挂念家中的茶园,2012年何世阳辞去了工作毅然回到家里种茶,跟随父亲学习手工炒茶,把家乡的好茶卖出去。何世阳告诉记者,自从信阳举办国际茶文化节以来,信阳毛尖的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毛尖就是信阳这个城市的名片。但是从信阳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今年的春茶在生长期遭遇了干旱,采摘期又遇到持续一周的阴雨天气,茶农到现在还是靠天吃饭。“茶农靠天吃饭还是小问题,现在更大的问题是信阳毛尖的传统炒制工艺在逐渐流失,需要更多的人去继承和宣传。”何世阳说。

“每年我都要去信阳师范学院举办一次茶文化讲座,宣传信阳的茶文化,让年轻的一代人对信阳毛尖有更深的理解。”前不久何世阳被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聘为茶文化客座讲师。他告诉记者,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让信阳毛尖名扬海内外,飘得更香更远,作为一名信阳人,应该在生产好茶的同时,担负起传播信阳毛尖茶文化的重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信阳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