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慧
茶,因信阳而名,信阳,因茶而富。如何把信阳毛尖从区域品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如何使信阳毛尖从小茶叶变成一个大产业,是850万信阳人民的梦想。
一句话彰显民生情怀:“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茶产业发展规律,把茶产业当作大事来做,做成一篇大文章。要惠及广大茶农,让茶农增收;要惠及喝茶的人,让群众喝到质优价廉的好茶。”市委书记郭瑞民强调。
一个镜头给力幸福:“这满山的茶树就是我们的摇钱树。现在我每年能收干茶3000斤,每年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说句实在话,政府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感激啊。”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的茶农李长江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
一组科学规划鼓舞人心: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300万亩, 茶叶总产量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亩产值6000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到6000元;到2015年,在全市茶叶主产县区建设2至3个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茶产业集群,其中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1个,全市茶产业集群涉茶总产值达200亿元;
一句话语、一个镜头、一组规划的背后,饱含着市委、市政府要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要让“小茶叶”产生大效益的信心和决心……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能拥有多宽的视野,就能获得多大的空间。在信阳茶产业发展的远景中,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亩产值1万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万元。
要把信阳“小茶叶”做成大产业,市委书记郭瑞民指出,“茶是信阳的重要特产,茶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朝阳产业,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扩大茶基地,做强茶企业,搞活茶市场,办好茶节会,真正把茶产业做成一个大产业,实现茶产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事实上,我市茶产业背后,牵动着100多万茶农的致富梦想。
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志强说,要把信阳“小茶叶”做成大产业,由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成为优势、高效、主导产业,信阳将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担保和补助等方式,引导和支持茶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知名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产业升级和生产基地建设;在涉农专项项目资金安排时,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产区和龙头企业的贷款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重点塑造“信阳毛尖”“信阳红”公共品牌;拓宽茶叶营销渠道,鼓励知名企业到市外、省外、国外建立营销网络;支持信阳国际茶城建设,打造国内外一流茶业商贸、物流、茶文化展示展销平台。信阳将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举办节会的好做法、好模式,力争把信阳茶文化节打造成为更具有影响力的知名节会。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茶办主任魏勇说,要持续发扬“十一五”以来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紧紧围绕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努力打造茶产业集群和茶产业园区,严格质量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做强信阳毛尖、信阳红公共品牌,狠抓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推广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树立信阳茶品牌形象,不断拓宽营销渠道,积极筹办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不断拉长产业链,真正做强做优茶产业,在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上下真功夫、实功夫。
谈起如何把小茶叶,发展成真正惠民的大产业,魏勇告诉记者,目前,市委、市政府制订了《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这些规划包括:一是建设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即持续扩大茶园面积,加大衰老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的力度。注重无性系良种的引进和繁育,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集中建设一批万亩、千亩连片的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叶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高标准精品示范园,走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二是推广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在注重对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工艺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着力引进配套适制信阳毛尖和信阳红的生产加工机械,大力推行清洁化加工、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全市茶叶生产加工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走机械化发展之路。三是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更加注重生产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中低端茶叶产品,更加注重茶食品、茶饮料、茶日用品、茶医药保健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着力提高茶叶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效益,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四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机构,加大产品抽检力度,防范水分、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确保信阳毛尖和信阳红的市场声誉,维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走标准化种植、清洁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发展之路。五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不断巩固提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靠龙头企业建基地、搞研发、创品牌、拓市场,走龙头带动发展之路。六是做大做强茶叶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名牌推进战略,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示范、支撑作用,努力做大做强信阳毛尖和信阳红公共品牌,着力宣传好、使用好、管理好、保护好这两大公共品牌。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七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积极培育茶叶经纪人队伍,建立面向全国的茶叶销售网络。努力打造出口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八是加快茶文化旅游开发。结合信阳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根亲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大力弘扬有信阳特色的茶文化。开发以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文化鉴赏为主的茶乡风情旅游,努力开发新的精品茶体验旅游项目,形成独特的魅力茶乡大旅游。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全市茶农及茶叶企业的鼎力支持,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信阳十大名片之一的信阳毛尖,一定能香远益清,书写一部生态美、百姓富、企业强的美丽画卷。
编后语:到今天止,本报推出的“信阳第二十二届国际茶文化节茗香信阳”系列报道就全部结束了,但是,我们倾注于茶文化节的目光、精力和心血并未收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
喜迎茶文化节的钟声已敲响,让我们感谢信阳,因为这是养育我们的家乡;让我们感谢信阳茶,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多彩,第二十二届国际茶文化节是信阳人的盛会,让我们喜迎它的到来,让我们期待信阳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