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暖春四月,走进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入耳的是朗朗的读书声。校园操场上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操场周围的树木花草生机勃勃,孕育着新的希望。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原为武汉铁路局信阳铁小,2004年移交市政府管理。近年,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该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治校理念,教学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真抓实干,进取创新,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为实现“建设一流学校、争创一流班子、培养一流老师、培育一流学生”的目标,该校校长王建新与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起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学校规章制度。并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加强了评价的“量性”和“质性”结合。同时,实现人本管理,实行校务公开。
由于该校每年评优、评先时,既重视教师教学的业务能力、也重视其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合作意识,因此,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该校《评价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2011年1月在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另外,学校承担了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多元智能开发与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小学思品教学中人文性与思想性和谐发展的策略研究》均已顺利结题,还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厚积薄发,敬业爱生,彰显教师队伍素质
铸高尚师德,塑风范师魂。该校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力查摆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强化教育。目前,该校已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
打造快乐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该校用“爱”贯穿课堂教学环节,用“趣”激活课堂教学情感,用“美”构建课堂教学语言,用“活”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身心愉悦地全面发展。
可推进素质教育,该校还开设了乒乓球、书法、绘画、鼓号队、跆拳道、葫芦丝、棋艺、作文、数学等20多项特色课程,在每周五下午全面开展。
2007年以来,该校教师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有80多人获国家、省、市优秀教学论文一、二等奖;有30余人获省、市各学科优质课一、二等奖;有15名教师成为了省特级教师、省级学术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养成教育,兴趣培养,力促学生全面发展
养成教育从孩子抓起。该校始终在关心、关爱、引导中矫正孩子的成长方向。
关爱“留守儿童”,不让每个孩子掉队,是市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人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遭父母遗弃的孩子童童(化名)在有着丰富少先队工作经验的校党支部书记杨新红的发现、培养下,成了2010年市“六一”晚会的主唱,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反响,激励了这位被弃儿童生活与学习的信心,使她成为众多学子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该校还大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献爱心。近三年来,先后对灾区人民和本校患大脑“烟雾病”儿童、“猪囊肿”病、白血病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筹资达11万余元。
在搞好德育工作的同时,该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化传统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007年以来,市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佳绩。有18名学生在国际“楚才杯”作文竞赛中获奖;有200多名学生在全国“创新杯”、“新希望杯”数学竞赛及全国青少年数学大赛中获奖;有280多名学生在全国“双龙杯”“新世纪杯”“中日国际儿童画展”中书法和绘画比赛中获奖。
2010年,该校参加信阳市庆“六一”文艺汇演,荣获优秀组织奖、特等奖;2010年,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我们的节日——诗朗诵”大赛中获一等奖;大型歌舞节目《国家》在2010年参加市纪委组织的“大别山清风进校园”演出获得一等奖,得到了市各级领导的好评。2012年,该校 “红领巾合唱团”又在全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