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方志

人间芳菲四月天,茗香劲涌动中原。引来四面八方客,且游且饮乐陶然。

四月的信阳,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处处茶香四溢,处处充满商机。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茶文化节。掐指一算,信阳茶文化节已经连续走过20多年。20年,弹指一挥间,相较于人类历史长河,短暂得一忽而过。但是,就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在不断审视这座城,审视自个儿,审视信阳茶,在这审视中,我们开始慢慢灵动了思想,转变了观念。脑筋一换,天地更新。经历了数千年不变的信阳茶叶,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茶产业主管部门、广大茶人的思想转变中,如今已经或正在开辟新的天地。

人们自古认为:“信阳的山有灵气、信阳的水显秀气、信阳的茶有名气……”信阳地处东经114.06,北纬32.125,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日照充足,年均1900小时-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天-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毫米-1400毫米,空气湿润。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这种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名传千古的信阳毛尖。茶是信阳的象征,毛尖是信阳的骄傲,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当然,这种千百年来传承的自豪心理也造就了信阳茶千百年时间内的思维定式,那就是信阳只能生产绿茶毛尖,谁会想到除了绿茶之外,我们还能生产另一种新的品种呢?2009年,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卢展工点破了这个题,打破了信阳茶产业千百年来的思维定式。

2009年,卢展工到信阳视察,在了解到信阳作为我国最北的产茶区,一直以生产绿茶为主,主要采摘春季鲜叶加工生产绿茶——信阳毛尖,很少采摘夏秋茶,茶叶产量、销量和运输、贮存等受到很大限制的情况后,他点题破解了信阳只产绿茶的千古迷局,要求信阳试制红茶。信阳红茶试制成功后,卢展工不仅约请全国知名茶叶专家一同前来品尝,而且还亲自为其命名“信阳红”。

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介下,“信阳红”很快红遍了信阳,红遍了中原,红动了京城。信阳红茶是绿茶“信阳毛尖”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弥补绿茶难保存、毛尖茶产量低的不足;另一方面,“信阳红”的推出改变信阳茶叶花色品种单一现状,对扩大信阳夏秋茶资源利用,增加群众收入,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国际茶叶市场,实现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跨越意义十分重大。

“信阳红”不仅改写了信阳两千多年来只出绿茶不产红茶的历史,而且缔造了我国最高纬度出产红茶的记载。“信阳红”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是很受消费者青睐。2013年,信阳茶园面积达210余万亩,茶叶总产量达5.7万吨,产值达到85亿元。其中红茶产量674万公斤,产值19.3亿元。

南国的韵哟北国的风,南湾湖的水哟大别山的情。茶乡的妹子嗓门亮,云彩眼儿里飘歌声。一山山茶园绿如海,一年年茶叶好收成;一张张笑脸美如画,一声声茶歌表心情。

哥哥腊月要婚庆,茶乡风俗待亲朋。南来北往都是客,劝君端杯品香茗。毛尖绿茶是传统,新添精品传美名。莫问客从哪里来,喝茶要喝信阳红。

正如这民歌所唱,如今“信阳红”和信阳毛尖比翼齐飞,并肩发展,交相辉映,成为信阳的又一张茶产业名片,传颂着豫南大地的美名,彰显出信阳人的聪明智慧和观念上的转变更新。

如果说红茶的制作生产是信阳茶产业调整产品结构的偶然尝试,那么延伸信阳茶叶本身的产业链,不断实现信阳茶产品的深加工则是信阳茶产业的必然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早在2010年,时任信阳市市长的郭瑞民同志在信阳茶产业发展大会上就指出,制约信阳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并不是产量,而是茶产品品种。信阳市的茶叶产品中,大部分仍为散型茶,其中:“信阳毛尖”约占62%左右;炒青、烘青和蒸青绿茶等“小包装茶”约占33%左右;暖卡红茶 、仰天雪绿、其鹏碧云、申林玉露等地方新名茶约占7%左右。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基本上尚属于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面对现实,郭瑞民指出,当前就要围绕着充分利用信阳的茶叶资源这个问题做文章,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丰富产品品种。

一语惊醒梦中人,从那时起,本就在茶产业发展中有所思考的信阳茶人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研发新品种,不断延伸信阳茶的产业链,实现茶产品的深加工。“单一的绿茶我们已经生产了成千上百年,专注有专注的好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扩大生产领域,研发新的品种确实是必然趋势。”信阳市光州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信阳茶界老人刘祥国如是说。如今,刘祥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品种——茉莉信阳毛尖,用茉莉花和信阳毛尖为原料,让二者进行相互侵染,在保持信阳毛尖为主料、为主味不变的前提下,在毛尖中渗入茉莉的花香。

其实,如今的信阳茶界,很多企业都在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深加工的路途上进行着尝试和投入,得益于如此,很多与茶有关的各种新品种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信阳大地。如罗山县灵山茶叶有限公司信阳红茶和宜宾五粮型酒基有机结合,运用自由基生物医学理论研究,结合现代微生物技术,低温发酵,长期贮存,精心调配而成的信阳红茶酒、河南新林茶叶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夏秋茶制作的速溶绿茶粉,填补了信阳市乃至河南省无此类产品生产的空白、文新茶叶公司研发的绿茶芝麻酥等茶食品……这些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正是新时期信阳茶人改变思想,拓宽思路的明证,也在逐渐打破信阳茶产品自古以来单一的格局。

延伸产业链,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信阳茶叶是信阳茶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如今市场多元化形势下,信阳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人才,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依靠实力强大的茶企业发挥先锋作用。“产业链条的拉长,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必须要由政府来主导,大企业来实施。”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郭桂义教授如是说。

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市部分茶企业已经或正准备兴建茶叶科技园,这些与科技挂钩的做法相信必将为信阳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上的保证,信阳茶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相信必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