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对于浉河区董家河镇耙过塘村的村民陈伟来说,耙过塘村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山有水,而且有林有茶,四季常绿。一场春雨洗礼之后,大地青翠欲滴。茶树遍布了这里的山顶山脚,间杂着一些林子,整个生态显得很完整。
有山有水,就有人望山、游山,看水、戏水。游山,对于耙过塘的村民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容易,一来是因为这里有山,二来是因为登山很容易,容易得开着车就能上山。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耙过塘村不仅修了路,而且把路修到了茶山上。耙过塘村党支部书记谢文武说,整个村子目前总共有28公里的道路,其中有信阳市第一批村村通道路,有扶贫道路,还有因移民项目而修的道路。去年,这个村的安嘴、松湾两个居民组成了该村最后两个通上水泥路的居民组,这个村的公里总里程就达到了28公里。28公里的道路对于一个村来说是什么概念呢?“人家是村村通,这里达到了组组通,茶山上都通了公路。”董家河镇农办一位工作人员说。
茶山上通公路,这事儿对于村里来说是好事儿,对于茶农来说更是好事儿。对于村里来说,这是为群众办事,落得了口碑;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利益,它不仅让茶农避免了翻山越岭的不便,而且让山里的茶叶走了出去,还让外面的人走了进来。以往,这里的茶农要卖茶叶,大部分都要翻山越岭到镇上去卖,还要跟贩子讨价还价,而公路修到了茶山上之后,茶农们卖茶叶就很少出门了,不仅茶叶贩子到村里去买,个人、单位很多时候也要直接到他们村里去购买茶叶,这时候,茶叶的价格也相对上来了。
除了卖茶叶方便,这里也涌现出了一批种茶大户。“年产值上百万的种茶大户在我们村里就有六七家。”谢文武说。“应该说,只要管理得当,一亩茶园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陈伟说。
“在区里的帮助下,我们这里也新发展了一批茶园,我们在区里技术员的指导下,对茶园规范管理,目前茶园的良种率、管理水平也都有很大的提升。”陈伟说。
耙过塘村的道路建设只是茶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整个董家河镇,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被摆到很高的地位。董家河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张万里告诉记者,目前,整个董家河镇的道路里程为120多公里,基本上涵盖了每个村落。
2012年,我市也重新修建了环湖路,这条路比原先道路的标准更高,质量更好,助力茶区与外界的沟通,也让环湖产茶区的茶叶更好地走向市场。
除了道路,董家河镇在供电方面也为当地茶农做了大量的努力。董家河镇有成品茶加工、交易市场,在2011年之前,董家河镇上的居民和部分茶农要共用一个变压器。每年夏季,由于负荷太大,这个变压器经常罢工。“给镇上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让茶企无法正常生产。绿茶的保存也需要冷冻,遇到夏天停电,冻库里的设备就无法正常使用,会给茶企、茶农带来额外的损失。”2011年,董家河镇协调供电部门在这个交易市场新装了一个变压器,使用的是380伏的电。这一下,镇上居民用电方便了,茶农、茶企的用电问题也解决了。
茶产业发展,单靠茶农是不行的,也需要茶企的参与。董家河镇有着良好的茶业发展历史和基础,这也吸引了众多茶企的垂青。张万里说,目前,该镇的楼房村、积云山上都建了茶叶加工厂。政府方面考虑到茶产业发展的壮大离不开大型企业的发展,在茶企有在茶乡建厂的情况下,在不违背国家规定的情况下,积极在基础设施、关系协调等方面帮助茶企解决困难,促进了一批茶企的落地。这些茶企的落地,反过来也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从全市范围看,我市目前已经出台了《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在规划中,市政府指出了我市在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交通便利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我市在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的劣势:全市20%左右的茶园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园基础差,建设标准低,产出水平低;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20%,与先进地区50%—60%的推广率差距很大;部分新建茶园管理粗放,成活率、成园率不高。
针对我市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在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两带两集两网一线”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加强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注重茶园生态环境的营造,做好茶园路、渠、林、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一批万亩、千亩连片的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叶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高标准精品示范园,走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目前,我市正在加大茶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以浉河区为例,浉河区树立了“集聚产业促集约”的思想发展茶产业集群。借助2012年浉河区茶产业集群建设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该区编制了《浉河区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环南湾湖百里茶廊为纽带,以茶企业、茶基地、市场、品牌等亮点为“珍珠”,建设“珍珠链”式省级茶产业集群,将其打造成为富民强区的产业之链、惠民利民的职业之链和闻名遐迩的品牌之链,让茶农增收、茶叶增效。围绕完善茶产业链条,浉河区绘制了茶产业集群图谱,大力开展茶产业补链、延链招商。2011年以来,该区成功招引落地涉茶项目13个,吸引省外、市外资金35.3亿元。目前,茶机械、茶包装、茶纺织、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物流等企业集聚发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实现了从科学种茶到科学用茶的转变,从单纯的种茶、制茶、卖茶到拉长茶产业链条的转变。
有优势,有反省,有规划,有榜样,我们的茶乡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富茶农、富茶乡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