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周 静 尚青云)每天,在外奔波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渴望的是一份身心的放松。然而,对于一些居民来说,嘈杂的噪声使他们想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信阳师院东门、解放路等路段,发现附近的KTV及会所等娱乐场所营业期间噪声严重扰民,使得小区内的众多居民苦不堪言。“你们来听听,这还让人睡觉吗?”就在采访中,记者还接到了住在师院东门景明小区5号楼的王女士的投诉,王女士的话音刚落,耳旁又传来楼下撕心裂肺的歌声,而此时已是夜间11时许。

除了娱乐场所噪声扰民,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等都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年逾七十的许大爷介绍,他家住在羊山新区,小区旁就是工地,紧邻着窗户外的工地上噪声很大,本来老年人睡眠质量就不高,如此一来,每夜都难睡个好觉。许大爷说,发出噪声的主要是挖掘机,从入夜后一直到凌晨两三点。

“有些噪声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合理规划避免,譬如广场上的广场舞音乐。”家住金杯小区的樊女士说:“晨起锻炼人越来越多,音量小队伍中有人听不清;音量大在广场附近住的居民又不堪其扰,热闹的健身场所与市民要求的宁静的生活环境发生矛盾。如此,便要有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合理规划,明确区块使用功能,实行闹静分开,才能够还市民生活安宁。”

樊女士说,而有些噪声扰民的现象,可以通过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功德心避免的。譬如KTV场所的经营者,在经营前如能做好各种隔音措施,便不会发生娱乐场所扰民的事情。

就噪声问题,信阳市城市执法局综合执法直属二大队一位姓陆的负责人表示,“我们办公室有专门的噪声热线,只要有市民投诉噪声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对于娱乐场所扰民这一现象,我们一般情况下会让被投诉的场所到环保局监测中心作环境监测报告,根据报告进行判定场所声音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扰民。如果有扰民现象,我们会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记者点评:轰隆隆的施工噪声、大排档的吵闹声、呼啸而过的车辆的声音……对城市居民来说,噪声污染已成为仅次于空气污染的第二大环境风险因素。据我国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忍受着噪声伤害。这些噪声为居民生活增添了诸多烦忧。其实,这些噪声的由来,有一部分因素还是市民的素质和公德心的问题。如果每个人在做事前,先从别人的角度想想是否会扰民,那么,在K歌时,音量可调小一些,遇到堵车时等一会儿,不去按产生的噪声喇叭,还会有那么多的噪声污染吗?当然,在市民增强文明素质的同时,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也不能缺失,治理噪声污染既要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实施细则。也要合理规划城镇建设,明确区块使用功能,实行“闹静分开”,更要建立联动机制,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噪声污染扰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