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做羽绒服的学徒到拥有千万固定资产、业务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年产量达到50万件的羽绒服装企业公司的领头人,他就是陈锋,光山寒诗羽服饰有限公司和光山寒羽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30多岁的陈锋,看起来就是一个阳光朝气的“大男孩儿”,举止言谈间,感觉他是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言辞、精明干练的人。1995年,年仅16岁的陈锋跟随父亲去安阳充绒开店,给父亲做帮手。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专业裁剪水准的技术娴熟的“师傅”了。两年后陈锋离开父亲独立开店,他从定做羽绒服装起步,先后把羽绒服装店开到山东菏泽、天津等地。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后,2000年陈锋回到光山成立“光山鑫隆布业”公司,开始逐步转行做羽绒服面料批发生意,2002年年底,在省会郑州开设了鑫隆布业郑州分部。

专业经营羽绒布,给陈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几年下来,陈锋已经是光山羽绒业内小有名气的“巨头”。但是陈锋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意识到光山羽绒行业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羽绒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品牌意识,有些商户经营诚信度不高,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危机。根据多年的经营经验,陈锋认为要想发展好羽绒产业,就必须创立品牌,讲诚信,实现质量管理公司化,生产经营规模化。

2011年,陈锋成立光山寒诗羽服饰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陈锋在同行业内率先提出羽绒服“九成品”(衣皮)口号,并把羽绒服衣皮产品从半成品工艺研发提升至九成。这一年,公司的“寒诗羽”品牌一推出,当年实现签约大区代理28户,销售羽绒服衣皮21万件,产值达3000余万元,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虽然业绩较好,但也是困难最多的一年,因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上不去,加上运营管理经验不足造成的库存压力,公司当年亏损500余万元。虽然亏损,但是陈锋秉持诚信为本、吃亏是福的理念,并收回了代理商的库存商品,使合作商无一损失。到了第二年,所有的供应商和代理商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和陈锋继续合作。

2013年,陈锋在光山县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光山寒羽尚服饰有限公司,带动200余人就业,年生产40余万件衣服,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在做好企业的同时,陈锋不忘回馈家乡,他先后多次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捐赠羽绒服、帮扶贫困学生、捐资兴建贫困山村人蓄饮水工程,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本报记者 曾 鼎

周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