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慧
见习记者 韩 蕾 实习生 任 婧
>>>核心提示
三小人行天桥是我市重点民生工程。然而,自修通后由于路口四面没有道路护栏隔离,以至于人行天桥“形同虚设”。每到交通高峰期,许多市民和小学生,往往不顾川流不息的车流,横穿马路。而近在咫尺的人行天桥,却受到“冷落”。
为了确保市民和学生安全,督促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并尽早解决这一安全隐患。本报从3月18日至3月29日,连续推出了《疏堵结合,让人行天桥“活”起来》、《听民声 见行动 相关部门回应市民“盘活”天桥建议》等10篇系列报道,积极倡导市民和学生不要“冷落”这座美丽的天桥。
在系列报道推出期间,市第三小学、市供水集团公司、老城办事处等单位积极响应,人行天桥的利用情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还有不少市民提出了如何能让天桥人气旺起来的建议。随着社会的重视,天桥也住进了不少市民的心里,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天桥,成了天桥的义务宣传员。
>>>核心新闻
16日上午,天气依然阴沉,气温也不高,但是三小人行天桥却没有跟天气一样变得“冷清”。记者看到,已经放学的小朋友们,按着秩序依次走上天桥,不少走路的市民也选择走天桥过马路,不仅天桥人气越来越旺,天桥下,车辆也井然有序地行走着,而之前的路口现在已经被封闭了起来,天桥周围都安装上了护栏,越来越多的市民走上了天桥,走天桥过马路的习惯也慢慢在形成。
“来,我们一起走天桥。”当日11时许,丁女士带着自己的孩子像往常一样,走上天桥,“一直觉得走天桥比较安全,所以不管是之前的老天桥,还是改造后的环形天桥,我都一直在走。”
丁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安装了护栏之后,接孩子要绕路,但是安全第一,这个举措还是挺好的。“我平时是开车接送孩子,现在都把车停在天桥入口处,自己带着他走天桥,我这样陪着他走,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养成走天桥的好习惯。”丁女士说,发生事故只是一秒钟的事情,但是最受影响的还是家人,所以虽然绕点路,但是可以换来永远的平安。
“现在这样挺好的,孩子自己过马路我也放心了。”市民周先生的孩子在上小学五年级,平时他都会在学校门口接孩子,但是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太堵,让孩子自己过马路又怕不安全。“现在孩子都会自觉走天桥了,我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周先生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以前妈妈会来接我,现在我就不让她接了。”一位正在上天桥的小朋友对记者说,现在他只要顺着天桥走到马路对面,坐公交车就可以了,而且也不用担心路上不安全了。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不仅自己走天桥,而且也会劝导自己身边的人,要注重安全,不怕绕路,成了天桥的义务宣传员。张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没空时,就会让家里的老人来接孩子,但是老人觉得太绕路,不愿意走天桥,张女士就耐心劝导,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走天桥。“带孩子走天桥,不仅安全了,也全当让他们锻炼身体了。”张女士说。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市交警支队投资104000元,总共在天桥周围安装了400米的护栏,而且目前该路口的通行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走天桥可以减少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小摩擦,避免了不少安全隐患。”正在该路口执勤的一名协警对记者说道,有了护栏让不少没法来接送孩子的家长放心很多,同时道路拥挤的现象也得到了缓解,他们也宽慰不少。
>>>相关新闻
3月18日,本报记者携带当天的报纸前往三小人行天桥对市民进行宣传引导,请市民走上人行天桥,缓解天桥下的交通压力。
3月24日,本报在连续五期推出《不要让人行天桥受“冷落”》的系列报道之后,组织本报记者前往三小人行天桥实地规劝行人走上人行天桥,与此同时,市供水公司的员工也积极响应本报的号召,派出了志愿者与本报记者一起规劝行人。
在进行志愿引导活动的同时,市三小的学生也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全市人民走人行天桥,改变出行习惯,分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市三小在春季开学后,还对全校师生进项了安全教育,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校信通等形式,要求学生上学放学走人行天桥,对自觉走天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不走天桥的学生进行批评;同时还在天桥的各个入口处挂上了“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过马路,请走过街天桥”的标示牌,倡导大家养成过马路走天桥的良好意识。
4月9日,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天桥,解决路口交通拥堵的现象,天桥周围被安装上了护栏,道路被封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