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的“葫芦张”本名张文利,与大家熟知的“刷子李”、“泥人张”一样都是手艺人,只不过他擅长的是透雕葫芦。

一跨进张文利的院子,映入眼帘的便是藤架上绿油油的小葫芦,走进客厅,更像是进入了葫芦展览馆:墙上挂着惟妙惟肖的葫芦画,案上放着形状各异的葫芦,古式方桌上摆着玲珑剔透的透雕葫芦。

在一桌子的透雕葫芦成品中,最令人爱不释手的当数一套福娃葫芦“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小心翼翼地拿起“贝贝”仔细端详,可以看出福娃图案是用烙铁烫上的。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火笔作画——构思好图案后,用烙铁“滋滋滋”地在葫芦上烫画。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还需要深厚的“烙功”,要掌握好火候,轻重得当,否则不但会烫焦作品,还会烫伤手掌。

透过打穿的孔观察葫芦底部,落款“葫芦张”清晰可见,这便是张文利透雕葫芦的一大特色——葫底落款。而张文利透雕葫芦的第二大特色就是用左手雕刻,他左手拿着工具,动作无比娴熟,一个个精致的作品都是经过他左手的雕琢而完成的。

“透雕葫芦首先要选材料,先看干湿度是否恰当、有无断裂之处,通过形状判断它适合做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造型,然后去皮磨光,用铅笔在葫芦上绘画图案,轻刻轮廓后再精雕细琢,用烙铁在葫芦上绘画穿透,再用细锉将葫芦里的瓤一点一点地清除出来,最后上漆……”张文利说,一个中等大小的透雕葫芦前后要经过64道工序,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组委曾收藏了一套张文利的福娃作品,那套历时45天才制作完成。

根据不同的作品,张文利会用到大大小小20多把刻刀。雕刻了这么多年,张文利已经记不清自己用坏过多少刻刀,雕刻过多少葫芦。为了雕成别具一格的作品,张文利不断创新图案,对于身在孔孟之乡的他来说,孔子讲学、孟母三迁等经典故事都是他的图案素材。张文利说:“我正在筹划雕刻孔子‘七十二贤人’,以此品味古人治学的风采,体悟儒学用事的神韵,将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结合在一起。” (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