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慧

四月,茶乡信阳进入春茶采摘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万采茶工人涌入各茶场。他们说着南腔北调,有着迥异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季节里,成了茶乡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采茶工人们,看看他们所做,听听他们所想,聊聊他们的生活。

宫华:在信阳采茶很轻松

来自漯河市邵林区的宫华今年28岁,是在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针针香有机茶场200多人的采茶队伍中最年轻的采茶女。年纪虽然不大,但在信阳采茶已3年了。第4年来信阳当“采茶女”的她显然采茶技术比其他人更娴熟,采的量多,质量也比较好,虽然回答着记者的提问,可手却没停下来过。记者凑到她的茶篓里看了看,芽叶匀称,长短一致。她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能采2斤多鲜叶。

说到信阳采茶的原因,她直言不讳,“赚钱轻松”。她告诉记者,自己采茶叶只需早上6点起,下午5点收工,活不累,干净,轻松,而且包吃包住,20多天能挣近3000元钱,“这比我秋天去新疆拾棉花要舒服多了,在新疆拾棉花能把手指甲盖都掀起来,太辛苦!”宫华年轻,看到记者拍照,大方地把头上挡太阳的围巾往后拉了拉。“而且你们信阳气候也好,饭也好吃,在这儿采茶每天都有鸡蛋和肉,比在家里吃得还好,我每年来信阳都要长胖几斤。”和在地里干农活比较,显然这份“采茶”工作要舒服得多。“老板人好,干了两三年了也没压过工钱,今年我们村里就来了31个人,要是明年还要招工,我肯定还来。”

陈旷:趁农闲赚点钱贴补家用

58岁的陈旷也是这家茶场的老雇工,6年前就来这里采茶了。她的家是上蔡县华陂乡的,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都是大学生,虽然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了,但是还没娶上媳妇,家里负担还重。”几年前,就是听到村里有人说,信阳这地方茶叶好,每年三四月份得招不少人帮忙采茶叶。”陈旷说,当时包工头到村里来招工,心里盘算着“自己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刚好可以趁农闲来赚点钱”。

这些年,她就想办法出门打工,补贴家用。“春天来信阳采茶,一斤50元,我干得还算快,一天能摘3斤多,每年在信阳干不到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秋天再去新疆摘棉花,干三四个月能挣个一两万元。趁着我还能干,多挣点儿钱就能早点娶媳妇抱孙子了。”陈旷满足地说。“来信阳就是在吃饭上不太习惯,我们爱吃面,信阳人爱吃米,头两年的时候还真是水土不服。不过,今年茶场老板特地从我们老家买了一批面粉带过来每天给我们擀面条吃。”远离家乡,却能吃上家乡口味的饭菜,陈旷心里美滋滋的。

王艳霞:出来采茶就是图个新鲜

和大多数人出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的想法不同,王艳霞来信阳采茶更多的是为了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4月4日下午,在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万亩生态茶园里,身材娇小的她正认真地采摘着鲜叶,和别的“采茶女”比起来,虽说手脚并不利索,但是却不见她一丝懈怠。

王艳霞来自汝南县三桥乡。今年46岁的她由于生活的安定富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她告诉记者,他和老公在老家有近20亩土地,全部都是机械化耕种,每年地里小麦和花生的收入有近4万元。说到来信阳的原因,她说:“现在正是农闲时,村里多数姐妹都出去打工了,在家闲着也是无聊,村里有人来信阳采茶,我就跟着来了。”

结果到了董家河,她觉得这地方真是不错。“这里环境真好,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茶山,比我们老家漂亮。”王艳霞说,来这里之后就被信阳的风光所吸引了,再加上采茶叶的活也不累,她决定留下来。“我是昨天下午才来的,以前从没采过茶,手不是太灵活,一天下来才采了不到1斤。”抖抖茶篓里的鲜叶,她有点儿不好意思,“照我这样采肯定是挣不到钱了。我也没什么高要求,就是希望在信阳的这20多天能够高高兴兴。”王艳霞说,当然,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把茶叶采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