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之源,不是清风明月,不是碧波鹄影,而是人们对故土的追寻。

“从一条河的源头而来。这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我们摸着湿滑的石头探寻,至少3500年,固始这块地方就被分封,建制,从此,它已不再是块野土,被套上了笼头;虽然那时这块土地上依然红蓼遍地,水鸭子遮蔽云翳地飞。”闲暇时分,读着固始籍作家熊西平的这段对家乡的描写,我感到神清气爽,激情满怀。它不是怀离人,悼时空,而是歌盛世,咏太平。

在生命的长河里,多少往事悠悠飘过记忆深处,多少梦想,多少追求都随风雨成为过去。多少朋友来了又去,多少爱恨已成记忆,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哀愁全都埋藏在了心底。喜欢聆听自己心灵深处的独白,几番感叹,几番感悟,尽情写出心情的故事,此时的故事只是一种回味,一种情怀的洗涤。

走出家门,我把目光投向远方,远方白草飘拂,河流如带;我把目光投向天空,天空飞鸟回还,白云悠悠。如同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有欢笑也有悲伤,有甘甜也有苦涩,交织成多姿多彩的生活本真。摆脱了物欲缠绕的心灵充盈和坦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和惬意的享受,如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轻松自在,令人向往。行走世间,盛衰入眼,冷暖自知。工作之余,爱好写作,喜欢以真情的文字去诉说,去领悟心灵感触的事情。生活节奏的急促,情感的付出与收获,一路的风尘,一路的遥望,一路的期待,一路的成长,偶有稚嫩之作见诸报端,我喜不自禁。

时光静静流逝,掩埋了一切,改变着一切。近两千年的朝代兴替,固始却是沉静的,一任云卷云舒,聚散离合,一任世间王朝兴废,岁月更迭,它又像一位安详的老人,朝拥晨曦,夕餐暮霞,平静地度过每一个平常日子。

固始名山秀水星罗棋布,历史文化俯拾皆是。固始地处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形胜一方,史称“土地宽广,峰峦峭拔,控扼荆楚,襟带史淮,中州之势,中邑称首”。古称蓼国,后为番国、寝丘,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取“欲善其终,必固其始”之意,封位列三公的李通为“固始侯”,这一封地因此而得名“固始”,沿袭至今。

固始作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向皖、苏、闽、粤、浙、赣,尤其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上自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里,徙民南方不计其次,难以计数。因为有了历代移民南国之举,故闽、台一带对固始多怀“祖地”之尊,《闵中记》称:“今闽人皆称固始人”。斗转星移,移民后裔遍播海内外,固始便有了侨乡的称谓,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原第一侨乡”。千百年来,朝代的兴衰,战争的驱逐,灾难的逼迫,使固始人多次南迁。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大批的固始先人南下北上。《闽书》载:“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兵三千六百名赴泉潮一带镇抚骚乱,屯垦建宅,大兴水利、农桑和文化教育,开建漳州。陈政父子所率入闽将士及眷属数千人,计有八十余姓,落籍闽地,镇边戍守,开启了固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固始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乡民五千人随农民义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皇封闽王,建立了威震一方的闽南王朝,所率将士五十余姓,亦在闽地落户。自那以后,固始后裔的足迹跨越千山万水。北宋末年,钦宗朝廷南迁,固始乡民为避战乱,纷纷南徙闽地寻亲、投友,多有落户定居。历史上四次大迁徙的固始人,为闽地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宝贵贡献,其后裔渐次播迁东南亚并及世界各地,固始因之成为闽粤台港同胞及海外侨胞世代萦怀的乡关祖地。据悉,在台湾,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户数占台湾总户数80.9%。丰富的历史渊源造就固始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

生活就像奔腾的河流,现实就在波光里。历史的天空,随处可见固始人闪光的名字,他们或叱咤风云、安邦定国、靖边平乱、辅政慰民,或研究科学、治学修史、著书立说、授业解惑,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无不留下不朽的业绩,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立下了盖世功勋。“百里不求天灌区”的建设者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驰骋疆场百战定国的固始侯李通、“开闽数十年烽火无惊称乐土,建漳千百载香烟不绝祀将军”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宁做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的“八闽人祖”王审知、驱逐倭寇光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复台归清屡建战功的靖海侯施琅、“宦迹半天下”的清代状元吴其濬、爱国华侨陈家庚、卢沟桥打响对日作战第一枪的民族英雄金振中、“感动中国”新闻人物魏青刚……旷世人杰传颂着她的神奇;河南第一人口大县、第一农业大县、第一劳务大县、中国柳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河南省直管县……众多名片彰显着她的不凡。史河、灌河、泉河……众川滋养着她的生命;安阳山、华阳大佛山、西九华山……群峰象征着她的尊严;将军祠、奶奶庙、三王故里遗址……沧桑古迹透视着她的厚重;寻根楼、根亲博物馆、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唐人故里凝聚着她的独特;迎宾园、秀水公园、陈元光广场……闽台祖地展现着她的风范。同时我们这里又是一块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花木掩映之中,屋宇俨然,良田千畴,古树巍然,威风翔集。农民耕作往返,游人或登高望远,或临水垂钓,或湖边漫步,或拍照留念,怡然自乐。临水而立,天上的白云、山上的树木,都倒映在这一派湖光潋滟里,顿时觉得天蓝山透绿,水清花繁荣。

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在秀美的豫南湖光山色中,追寻我们的血缘之根,追寻我们的民族之根,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根,这也许就是多次举办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的真正意义。

固始西九华山是大别山北麓一个风光奇异、景观独特的山脉,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千年古刹妙高寺就坐落在西九华山的半山之中。前些日子,陪几位远方来的客人敬香妙高寺。

妙高寺建于唐初,盛于明清。公元1938年9月1日,日军从沿大别山北麓进犯固始,国民革命军第71军36师在军长宋希濂的亲自指挥下在固始富金山一带英勇抵抗,歼灭日军近一万人,震惊中外。此战的指挥部正是设在妙高寺,因而妙高寺遭到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损毁严重。妙高寺正是因此而蒙上了一层悲壮的历史色彩,成为显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见证。作为曾经的一名军人,我不禁感慨万千。岁月无痕悠悠去,历史有情记功勋。而今青山依旧,斯人已逝,他们的精神,会彪炳千秋。

在宁静的妙高寺院中行走,我是虔诚的,唯恐自己匆匆的步履惊扰了这份安宁和静谧,惊扰了禅房内的一帘梦境。庭院深深,花木深深,翠竹青青,阳光透过枝叶纷披的古树,抖落一地细碎的光影。重建后的妙高寺雄伟巍峨,不过,多少有些让人遗憾,因为远去了晨钟暮鼓,没有了青灯黄卷,缭绕千年的梵香,已被今世的文明阻隔,回廊曲径中,历史的沉香还不曾散去。步移景换之间,到处都是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到处都是沧桑岁月的深深烙印,一块残缺的碑刻,一扇古旧的窗栏,都会在不经意中触动你敏感的神经末梢,令你唏嘘扼腕,感慨流连。

挑着梦想出发,担着希望回家;唱着山歌入梦,日子如诗如画。华灯初上。固始城区的霓虹灯一点点亮了起来,显现出这座蓬勃发展的千年古城独特的宁静和不同寻常的喧嚣。远处飘来经典歌曲——《小城故事》: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日子不断重复着,往往来不及细细品味,生命的年轮早已刻上眉头,只因为我们有了太多的期盼。远处仿佛游移不定的一点亮光,在诱惑着我们,无数向往美好的生命为之着迷,不停地追逐着,这是活着的原动力。近日,央视《味·道》栏目固始篇在十套科教频道播出。该篇以春节为背景,通过主持人现场体验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固始的美食文化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艺术性,成为春节期间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

细数花落知多少。固始,是我灵魂的皈依。固始,我绝不去找任何理由离开你,一条血脉脐带已把我紧紧捆绑,生我、养我、育我、爱我,我是你土地上最忠诚的根系。固始,我离不开你,因为你是一个有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