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楠
实习生 陈革荣
核心新闻
过街天桥通行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道路上的车辆实现完全的分离,保证交通的通畅和行人的安全。但在胜利路口却常常看见这样一幕:市民放着新修建的人行天桥不走,宁愿冒险从快速的车流中横穿过马路。明明天桥就在身旁,但不少市民却视而不见,偏要横穿马路,不仅增加了交通压力,也给自身带来不少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胜利路环形人行天桥是2013年政府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其修建的目的就在于缓解胜利路与东方红大道交叉口的巨大交通压力。但自年初投入使用以来,行人不愿行走,人车无法分流,利用率十分低。放着现成的天桥不走,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又不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执勤交警:天桥下方配套设施应尽快跟上
昨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在胜利路路口看到,此时正值学生放学高峰期,天桥下人流如织,桥上形单影只,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应对高峰期的人流、车流量,每天胜利路路口都会安排有大量的交警和协管员执勤,记者当日看到,加上协管员在内共有9名工作人员在指挥交通。然而,在高峰期时段,这样多的执勤人员维护起交通秩序却还是很吃力,稍不留意,便会有孩子跑着从马路中央穿过,看得人心惊胆战。
“每次疏导完交通就像是打了一场仗一样。”当日上午11时50分,刚从马路中央执勤结束的民警严忠涛笑着对记者说道。严忠涛告诉记者,天桥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一小部分的工作压力,但是利用率仍有待提高。
他告诉记者,有些孩子过马路时,不注意看红绿灯,横冲直撞的,十分危险。在马路中央执勤时,伸手拉孩子远离车辆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一般独自横穿马路的,大都是高年级的孩子,跑起来的速度还比较快。”在他看来,学校和家长应当做好引导工作,让“走天桥过马路”的习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对于如何提高胜利路环形人行天桥的利用率,记者采访了浉河区勤务大队办公室主任刘尊宇,他告诉记者,天桥成摆设,利用率低,他们也十分苦恼。原本盼着天桥的投入使用能大力改善胜利路口的交通拥堵,结果却很少有人行走,该路口高峰期的交通拥堵依旧十分严重。
刘尊宇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对路口的交通实况和天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他们认为有必要在天桥下方设置隔离护栏,以实现人车分流的目的。
对此他们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将胜利路上的人行道与机、非混合道实行隔离,隔离至农业银行出口处;二是对东方红大道南侧的人行道与机、非混合道进行隔离,东隔离至电影公司门口,西隔离至距三小路口50米处;三是将东方红大道北侧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进行隔离,东隔离至欢乐迪KTV入口处,西隔离至距三小路口50米处。
同时,他还建议禁止在天桥上安装广告牌,以免桥上发生因广告牌遮挡而出现的治安事件和卫生脏、乱、差现象。
交通协管员:人走天桥车走马路 安全又畅通
“大多人都感觉天桥下方的马路并不太宽阔,也就十几步路的事儿,过天桥太麻烦了。”正在天桥下执勤的协管员袁大爷对记者说道。他告诉记者,走天桥的人和桥下的人流量成正比,桥下人少时,几乎没人选择从天桥经过;桥下人多时,部分市民感觉通行难,会走天桥过马路。
袁大爷告诉记者,天桥的利用率不高,无形中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天桥投入使用后,他们也经常劝导市民走天桥过马路,但效果却不甚理想。“有些市民特别不理解,还会嫌我们多管闲事,给我们白眼看。”
袁大爷告诉记者,天桥下方路口每天有3个定点高峰期,分别是7:40~8:00、11:30~11:50、13:40~14:00,晚上由于学校放学时间不一致,还有1个不定点高峰期。“平常我们这里有4个协管员执勤,一到高峰期就必须要有人员过来增援,每天路口上出现10来个执勤人员是常有的事儿。”袁大爷说道,每每看见有市民和孩子不看红绿灯,横穿马路时,他都恨不得自己能有三头六臂,“这样才能将他们一个个拉回来,让他们远离危险。”
袁大爷告诉记者,他跟同事们都特别希望市民能自觉走天桥过马路,“人走天桥,车走马路,各行其道,这样大家都安全。”
市民出谋划策:让天桥更加美丽、人性化,以吸引市民走天桥
“我认为应该将东方红大道中间的隔离护栏全部封死,这样行人和车辆就没法从胜利路横穿过去了。”在天桥上散步的市民徐老先生建议。他告诉记者,路不封死,光靠志愿者去引导市民走天桥难度比较大,有关部门应先采取强制隔离措施,然后再进行引导和宣传才会起到好的作用。“人家北京、上海的过街天桥都是人车分流,各走各的道儿,互不干扰多好!”
在记者采访中,还有市民建议应适当增加天桥对行人的吸引力,比如给人行天桥加上“屋顶”,以便行人挡风遮雨。同时设置立体景观绿化美化,将过街天桥的功能和区域景观、绿化、公共休闲空间等进行综合考虑,让天桥既美观又实用。
“道路顺畅了,天桥变得美观了,相信到时候大家一定会感到走路也是一种享受。”带着孩子从天桥经过的赵琳女士说道。
记者感言
人车分流是在道路上将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各行其道。修建过街天桥的目的便是如此,一方面可以缓解路口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加行人过马路的安全系数。但是现在很多行人不愿舍近求远,这样便造成了一定的资源闲置。有市民建议,真正要解决天桥利用率低,横穿马路存安全隐患,还是需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培养市民养成走天桥的良好习惯,习惯养成了,横穿马路的现象自然就减少了,天桥才不会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