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通讯员 王进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日,记者来到平桥区甘岸办事处,只见当地种粮大户曾凡高正在育秧大棚里忙着整地。

“人勤地不懒。今春我们及早做好35个育秧大棚,可解决周围乡镇农民无水育秧和缺劳力栽秧的难题。”望着一排排钢架日光温室大棚,曾凡高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曾凡高是个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以前从事粮食经营和庄稼收割,一直与粮“有缘”,他认为好粮食得从种植环节抓起,得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当市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号角吹响后,他从本村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530亩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为搞好规模种植,曾凡高先后购置插秧机2台、收割机5台、大型拖拉机5台、播种机1台。同时还把承包土地间的沟、路、渠等基础设施整理好,达到旱能浇、涝能排、路能通,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今年1月,曾凡高在繁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成功地注册了“繁高家庭农场”。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曾凡高先后到省、市农科院和平桥区农业局等单位联系,与这些科研单位挂钩,签订良种实验订单。近两年来,现已建成种子实验基地300多亩,初步形成繁育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今年3月,平桥区政府奖励曾凡高价值3万元的复合肥。

农业是个投入高、见效慢的的产业,几年下来,曾凡高在农业上的投资不少于600万元,主要用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但是,繁高种植专业合作社却富了当地的百姓,每年都有近百名当地群众在合作社打工挣钱,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曾凡高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将有奖补政策,这让我们种粮大户更有信心了,我们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建造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园,建造一个20亩的菊花种植基地,再发展蔬菜大棚60座。同时,借助我市举办的茶文化节招商洽谈会,大力推广我们的优质农副产品,真正让‘淮河翠’农产品品牌叫响全国。这就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