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吴 楠)昨日,本报在A4深读版刊发了“不要让人行天桥受‘冷落’”之一《人行天桥有点“冷”》,呼吁广大市民,为了生命财产安全,过街请走人行天桥。为了进一步向市民宣传过街走人行天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昨日上午,本报8名记者在报社支部书记周海燕的带领下,携带当天的报纸前往胜利路人行天桥对市民进行宣传引导,请市民走上人行天桥,缓解天桥下的交通压力。

10:30,记者一行赶到胜利路人行天桥,分成四组分别站在天桥的四个入口。此时还不到交通高峰期,行人并不是很多。“您好,过街请走人行天桥!”支部书记周海燕身先士卒,率先拦下一位行人,并引导他走上了人行天桥。随后,四组成员纷纷效仿,向经过路口的市民分发报纸并引导他们走天桥过马路。在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内,过往的大部分市民听从了记者的引导,改走天桥过马路。

11时,由于接近学生放学时间,行人和车辆明显增加了不少。记者发现,有一些市民对身旁的天桥入口“视而不见”,直接从桥下穿越到马路对面。“您好,请走天桥过马路吧!”在胜利路上方的天桥西侧入口,本报实习记者陈革荣拦住一位正准备横穿马路的老人。“我赶时间去接孩子,下次再走天桥吧!”赶时间、穿高跟鞋、骑车不方便……这是不少市民拒绝记者的请求的普遍理由。但是我们的记者却不放弃、不懈怠,坚持规劝过往行人。最终,实习记者陈革荣与张力一起,成功让许多想通过该路口横穿马路的市民走上了人行天桥。

11:30,正值学生放学高峰期。在三小校门口附近的天桥入口,记者黄慧和尚青云两人正努力地引导过往的每个学生和家长走上人行天桥。这个路口是学生和家长出入量最大的地方,有些学生一放学便扎堆儿从此处横穿马路。为了让学生们安全抵达马路对面,只见她二人不断地大声引导,并不时伸手拦住准备横穿马路的行人。“我已经不记得说过多少遍‘您好,请走天桥过马路!’了,只感觉现在嗓子快冒烟了。”记者黄慧笑着说道,“尽管如此,看到市民在我们的引导下走上天桥,再辛苦也值得。”

“你们在天桥口引导,真是有效果。”在天桥下执勤的交警说道,“今天走天桥的人尤其多,希望以后大家也能保持这样。走天桥过马路是对自身和家长负责的一种态度。”

11:50,此时学生已走得差不多了,天桥下交通暂时恢复平静,记者带着疲惫的身躯和满心的欢喜踏上了回程。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引导作用,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本报记者将会连日走上街头,引导市民走天桥过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