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相继播出第二季,央视新推出的《中国好歌曲》也不断产生话题。不少热门选手常强调自己是因为这类节目“音乐属性特别强”而参赛,并会特别感谢幕后音乐团队,而即便普通观众,也会逐步发觉“音乐体验好像和以前的节目不太一样”。在观众看不到的幕后,音乐人和编导们到底做了哪些努力?每个环节有什么小秘密?

只要唱大金曲就肯定没错?

不,这是一个体力活和策略活

《我是歌手》的音乐总监梁翘柏曾说,他感觉不少歌手越来越保守,“会因为怕输而选择打安全牌”。参加《我是歌手》的艺人往往要花两到三天在歌单上,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体力活和策略活”。

所谓“体力活”,比如张杰就曾透露,他选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前,连续听过几百首歌;所谓“策略”,虽然初次亮相时选大金曲最“安全”,但此后就要依据每次排名不同而有灵活策略。

在《中国好声音》学员金志文的记忆中,节目组会依据选手个人经历、生活背景及音乐背景选歌,“选手不会有太多要求”。

资深乐队老师们说了算?

不,所有人都能有发言权

《我是歌手》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编曲环节对有的艺人来说很简单,“满文军基本上就依赖资深音乐人捞仔”,但对有的艺人来说就很复杂,比如新加入的茜拉,“几乎每次她都要先和马来团队商量(华纳马来、她的老师和朋友、她的歌星爸爸),再和中国团队商量(华纳中国、中国地区的经纪人),甚至和节目中她的经纪人吉杰商量,因为他是快男出身,能提供很多建议”。

早已是资深编曲的金志文则“基本都是自己编好框架,再与乐队沟通”,但他表示,一般说来,在《好声音》中,音乐总监、乐队队长及歌手,三方都会给出编曲意见。

歌手与乐队“合体”?

不,回家练效率更高

在《中国好歌曲》节目中,编完曲后会产生一个音频小样,乐队和选手以此排练试试、不断调整,然后选手回家继续练习,直到录制前来彩排。其间,选手在演唱技巧上也会接受声乐指导的适度点拨。

金志文也表示,在《中国好声音》中,编曲敲定后,选手拿着乐队录好的音频,有问题就私下联系了,“整体效率非常高”。

可以重来一遍?

不,原则上不许NG

“唱60遍、一个字一个字抠”那种录音棚行为在《中国好歌曲》中可行不通,因为节目录制“需要完整度”。演唱并不是唱作人的最大特长,但节目录制宗旨也仍然是:除了停电等技术问题,没法NG,不会因为选手唱得不好而停下来。

但《我是歌手》中就曾有过NG状况。韦唯演唱《在水一方》时,伴奏团队曾因“技术故障”致使演出被迫中断,事后韦唯获得了重新演唱的机会,但这是否也破坏了赛制公平,成为被议论的话题。

像一般电视节目那样剪辑完就播出?

不,要分轨缩混录音,像做唱片一样

“为什么现场的观众会流泪?在那种高品质的音响环境下,歌曲本身确实很能打动人,这与在KTV里唱歌比较容易HIGH是一个道理。” 湖南广播电视台制作调度中心录音科的工作人员黄鑫解释。

金志文也认为,做这种节目是非常大的工程。谈及这类音乐节目与唱片的制作区别,他表示:“显然前者更辛苦,沟通成本较大。结合艺人和节目的特点、真正发挥长处,才是能力的体现。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