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慧

麦苗返青,花叶迎春,我们即将迎来第36个全民义务植树节。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我市平均每年义务植树1600万株左右,一块块空地、一片片荒山披上了绿装。记者从市林业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的森林面积有6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44%,分别高于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水平14.04和14.28个百分点,部分县区在70%以上,为我国中部地区较大的一块绿地和生态屏障区,也是信阳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更是信阳可持续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乔新江提出要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信阳。今年要深入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加强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生态廊道等工程建设,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提升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推进全市造林绿化进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是创建绿色宜居家园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在这春风劲吹、大地复苏、万象更新之际,翘首回望2013年全市植树造林所取得的成绩,可谓“万树千山挂,红紫斗芳菲;杨柳依春风,掩映绿波中”。2013年,全市上下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市提升工程建设,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塑造了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的新形象,提升市民生态福利。据了解,全市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年度目标任务,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完成造林36.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22.9万亩,分别占省定目标的110.3%、105%,均超额完成了任务。市级重点造林工作进展顺利,绿化铁路、公路299公里,绿化城郊乡镇、办事处24个,绿化农村社区13个,共新增绿化面积0.9万亩;建低产林改造示范点13个,创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建义务植树基地17个,面积共1.7万亩。

全市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以茶叶、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326万亩,以杨树、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220万亩,现有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森林旅游势头强劲。鸡公山、南湾、董寨、金刚台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已成为旅游热点景区,森林旅游收入逐年增长。目前,全市已完成林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同比增长6.1%。林业改革不断深化。各县区坚持“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的原则,对荒山荒地造林,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通过招商引资、林地流转等形式,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了造林成效。统计显示,全市造林面积中有80%为非公有制林业。全市783.2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率达99.8%,家庭承包率达79.92%,林权发证率达96.3%,林地流转率达16.1%。

据市林业造林绿化管理科科长闵中华介绍,近年,我市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制订全市义务植树工作方案和市直单位义务植树工作方案,造林科指派专人负责市直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积极参与租地、规划、招商引资、整地、栽植等有关工作。为加快全民义务植树步伐,市各大班子及军分区市直单位带头植树,各级、各部门结合重点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植树劳动,进行养护管理,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活动的有效实现方式,大力倡导种植“希望林”“青年林”“民兵林”“三八林”等纪念林,通过认建认养、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统计显示,自2007年至2013年,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9952.13万株,参加人数2044.33万人次,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国土绿化进程。近年,我市已实现“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五连冠,以总分第一入选“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荣登“2013年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先后赢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等诸多称号……林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民义务植树密不可分。”闵中华介绍。

2014年,我市全年要完成造林33.8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35.5万亩。目前,我市各级各部门把组织专业队伍植树和发动全民参与植树结合起来,把义务植树活动和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城乡道路、工业园区、单位庭院的绿化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提高质量,做到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全民义务植树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信阳也变得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