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昨日23时10分讯(见习记者 韩 蕾)虽然持续40天的春运已经过去,但是信阳火车站再一次出现了外出务工潮。昨晚9时许,信阳火车站二楼候车大厅里依然有很多人在等候进站,还有不少是带着孩子出门务工的,对此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多学经验 为建设美好家园出一份力

80后的卢先生是信阳本地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2个月大的宝宝戴帽子,准备进站。他告诉记者,大学毕业以后就留在了江苏,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把一家人都接到了江苏,目前在一家化工厂做管理人员。

“信阳山清水秀,环境好,有生态优势,不太适合发展化工业,所以暂时还没有打算回家工作。”卢先生说,“如果以后家里发展其他产业有适合我的岗位,我肯定会回来的,我会用我在外地所学的管理经验和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利用区位优势 将来回乡创业

邓女士一家人的目的地是昆山,没有买到座票的她,为了方便照顾2个月大的女儿,买了一个小马扎。“昆山还有个大女儿,今年8岁了。”邓女士说,“丈夫跑车挣钱,我就在家带孩子。”

听到邓女士的话,作为丈夫的张先生腼腆地笑了,他说:“本来不想让她们娘俩跟着奔波的,但是想想,一家人嘛,就要在一起。”

信阳位于鄂豫皖交会处,道路四通八达,努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勇当先锋,增强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些年信阳一天比一天好,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所以我就想攒够钱,利用咱信阳交通等区位优势,回家办个运输公司。这样一家人也就不用老在昆山和信阳之间来回奔波了。”张先生满怀憧憬地对记者说道。

希望能得到相关培训

来自明港的李大爷已经50多岁了,但是今年依然带着老伴儿和两岁的小孙女去南京打工,李大爷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没技术也没学历,就只能在工地上做泥瓦工,一天挣两三百元钱。“现在我还能干得动,万一哪天我动不了了,该怎么办呢?”李大爷担忧地对记者说。

李大爷的孙女今年2岁,为了能让孙女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李大爷决定把她也带到南京。“我想让小孙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将来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不要像我一样只能靠出苦力挣钱。”李大爷看着孙女,满脸疼爱地说,“我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工种培训,这样我干不了力气活的时候,还可以靠技术挣钱!”

李大爷乘坐的K462马上就要到站了,显示屏上也打出了“检票进站”的提示,李大爷把孙女交给老伴儿,自己背着背包,拎着箱子,向检票口走去,临行前,李大爷对记者说:“去外面了我还是会留心学一点技术,以后回来了,还能为家乡的建设出把力呢!”

记者手记:为了更美好的家,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外出打工,虽然身在异乡,但是他们对家乡充满了眷恋,对慈祥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依依不舍。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很想在家门口找到岗位施展才能,享受实惠。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针对当下的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诉求,加大开展相关技能的免费培训,加强用工企业的劳动监管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为建设魅力信阳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