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 云
她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座丰碑,她是最美乡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路走来,艰辛中渗透着喜悦,疲惫中充满着温馨,奉献里感受着成功;
一路走来,信任中牢记着责任,收获里品味着感动,心灵里弥漫着幸福;
她就是杨文平,平桥区郝堂宏伟小学校长,她喝着山里的水,吃着山里的饭,塑造着自己山一样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如画的山村里勤恳地传播知识、播种希望,默默演绎着自己平凡而又别样的人生。
一种大爱 心甘情愿从教乡村
在平桥的东南,有一个村子叫郝堂,人称最美乡村。走进郝堂宏伟小学时,你会感到一股新鲜气息扑面而来,新落成的教学楼、标准化的操场、崭新的宣传栏、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有序的桌椅、敬业奉献的教师团队、奋发向上的学生群体……置身其中,真不相信这是一所农村小学。当地群众说,郝堂小学有今天这样好的环境,多亏了从城里来的校长!为了学校的发展,校长杨文平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辛劳。
2012年9月,郝堂宏伟小学落成后,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区教体局认真考察,将时任平桥区二小副校长的杨文平调任郝堂小学校长。上任后,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慷慨陈词,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郝堂小学是一所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小学,区委、区政府寄予厚望,郝堂的老百姓也在期待着。因此,杨文平本着对学生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面对区委、区政府的期望,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全新期待,她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群策能力,集思广益,整体工作思路很快成形出炉: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创建原生态示范性学校为总目标,以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为重点,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突破口,以培名师、创名校为途径,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为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指明了方向。学校师德规范、学风纯正又成为朝向目标奋进的“两翼”和“助推器”。
一颗爱心 关爱学生无微不至
工作中,杨文平以一个女人的细腻与敏感关爱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她欣赏优秀的学生,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帮助困难的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健康成长。她的一颦一笑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
对一些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她经常带一些干净、漂亮的衣服送给他们。如果学生早饭没吃饱,她就从抽屉里拿出饼干、面包送到孩子手里。学生作业不会做,她不责怪,更不训斥,而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五年级的罗浩因基础太差,上课几乎听不懂,她就常常带领老师利用课间、中午、放学后,给孩子单独辅导并取得家长的配合为孩子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刘强因下课贪玩忘了去厕所,结果拉了一裤子,杨校长不嫌弃,就像妈妈一样给他清理衣服上的大便。在她的示范和带动下,全校老师个个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得民心……
一颗痴心 恪尽职守以校为家
44岁的杨文平校长,朴素得就像一位邻家大姐,20多年的教学生涯虽磨去了她的青春,却没有磨去她对教育的一颗痴心。在领导的眼中,她是一位忘我的实干家;在教师们的眼里,她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好校长;在学生的眼里,她更像一位慈爱的妈妈。一次体育课,学生在操场上跑步,看到一游客随地乱扔果皮,对身边的垃圾熟视无睹;而另一个镜头中一个学生快速地走过去,随手捡起,并向游客敬礼告知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为此杨校长利用升旗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表议论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爱护环境。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了把文明行为传递。
有人说校长是学校的魂,她常说,领导把这份责任交给了我,我就要负责,办好学校,造福百姓。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校为家,无数个早晨,不管是朝霞满天还是风霜雨雪,她总是第一个站在校园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学校成了她心中的绿洲和梦中的圣地。
她常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因此,不管学校事务多忙,她总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坚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坚持听课、评课,定期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设计和课堂得失,而且时常为教师上示范课。在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多样并举,培养教师基本功。本学期不间断的请区一小、区二小、区幼儿园等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学校指导并为学生授课,以及派送年轻教师去区里听取优质课,由教研室教研员亲自指导,以加强教师理论与技能的训练。
在阳光一小时户外活动中和大课间时,你都会看到郝堂小学100多名师生活跃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大家一起来”、“快乐扭一扭”、“老师谢谢您”、“找朋友”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歌舞丰富师生们的校园生活。都是杨文平课上课下教学的结晶。而这些无不为师生们积淀着知识、能力、才干和优秀思想品德,在优美的旋律中“放飞着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