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楠

她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用柔弱的肩膀给家人撑起了一片天;她屡遭不幸,却能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笑对生活。她就是家住平桥区肖王乡梁湾村的田德勤。

新年伊始,田德勤被评为“河南好人”,她带着患病的公公和痴傻的继子改嫁,同时又悉心照顾侄女的善行被十里八乡的人们广为传颂,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然而名利对她犹如浮云,憨厚朴实的她仍是一如往日,独自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成为家人坚实的依靠。

面对三次婚姻,她撑起一片天

可以说,用“命运多舛”来形容田德勤的经历一点也不为过。1989年,年仅19岁的田德勤与第一任丈夫结婚,由于丈夫没有生育能力,她十几年一直没孩子。在丈夫舍弃她与其他女人姘居后,老实本分的她却依然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孝敬公婆,勤劳耕种。

2004年,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后,经亲友说合,田德勤嫁给了已有3个孩子的同村人蒋德良。当时蒋家家境十分贫寒,蒋德良上有身患重病卧床多年的老父亲,下有与前妻所生的3个孩子,其中还有一个孩子患有精神疾病。不仅如此,蒋德良一家人还没有住所,婚后两人带着3个孩子和病重的老父亲栖身在一所破旧的老屋里,生活异常窘迫。“当时的屋子常常是外面下多大雨,屋内就有多大雨。”然而,田德勤却十分珍惜这次婚姻,不但没有嫌弃蒋家的贫穷,反而一头扎进繁重的家务及农活中,勤勤恳恳地干了起来。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和睦充实。第二年,田德勤有了自己的女儿,本以为就此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可谁曾想,命运又给了她沉重的一击,2007年,蒋德良得了严重的尿毒症,为给丈夫治病,这个家倾其所有,不仅花光了前些年外出打工的积蓄,还从亲戚那借了几万元的债。

2008年7月,蒋德良终因病情恶化病逝,一个家庭的支柱轰然倒塌,而他的弟弟也在其病逝前去世,一时间全家跌入了无穷的绝境。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痛失两子让田德勤的公公悲痛欲绝,顿感生活无望,一度想一死了之。“爹,你儿子活着我是您的儿媳妇,他死了我就是您的女儿,以后到哪儿,我都养着您。”一句承诺,让老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只要我在,就要让孩子们幸福!”

处理完丈夫的后事,田德勤擦干了眼泪,扛起了这个残缺的家庭的重担。地里的庄稼,她用心耕种,家里人的生活,她精心张罗,丝毫不懈怠。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心理压力,让她一度难以支撑,数次因劳累过度而晕倒。不忍看她如此遭罪的亲友们,纷纷开始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唯一的条件就是带着公公和孩子一起嫁人。

“只要有我在,这个家就不会散。”这坚定的话语说得憨傻却又让人心生感动和敬佩。

终于,同村的黄本燕,见田德勤善良贤惠,又对生病的公公孝敬有加,被她的仁爱之心深深感动,主动表示要和田德勤共同赡养老人,照顾孩子。2010年5月,他们结为夫妻,田德勤又有家了。

“只要不放弃,我们这个家就有奇迹!”

2011年,田德勤的两个公公和黄本燕的弟弟前后因病去世,黄本燕也因一次事故右腿骨折,到现在仍无法下地走路。

无数的不幸一齐涌向田德勤,这个家眼看着就要分崩离析了,而这时,田德勤没有被不幸摧垮,她明白这个家只能靠她一人撑起来,她若倒下,这个家就真的完了。她爱这个家,更爱她的家人,她知道从今往后,她就是这一家老小的希望。善良的她不仅要照顾女儿、丈夫,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年幼侄女的责任。

现在,田德勤每天仍在严重透支自己的体力苦苦劳作,照顾不能行动的丈夫,抚养年幼的孩子,操持繁杂的家务,搞好农业生产,精打细算地过着艰难的日子。为了不给家人增添心理负担,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总有一天,苦日子会走到头的。”对于未来的生活,田德勤信心满满。   

十几年来,她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的坎坷辛酸可能是平常人一辈子也不会经历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女人,却用自己柔弱的双肩,老牛一样的倔脾气,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抛弃家人、不放弃家庭,她用自己的爱心守望和辛勤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