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海 李文会 唐 豹

核心提示:济南军区驻豫某炮兵团防空营122自行火箭炮连二班,成立44年来,历经四次换防、五次转隶,始终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义务赡养孤寡老人、贴心关顾孤残儿童、无私资助贫困学生。他们的平凡善举是真诚为民爱民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1982年被原武汉军区授予“雷锋二班”荣誉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个人二等功4人、三等功12人,多次被表彰为“学雷锋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在他们辐射带动下,所在团200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近日,该团党委专门做出向“雷锋二班”学习的决定,学习他们真情爱民、真诚为民、真心助民,以实际行动为党赢民心,为国家做贡献,为军队树形象。

“亲爱的兵哥哥,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将来我们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人……”这是2月21日,一封来自信阳儿童福利院小朋友的感谢信,信里提到的兵哥哥,就是济南军区驻豫某炮兵团“雷锋二班”的6名战士。

拳拳之心,星火相传。几十年来,该团“雷锋二班”默默关爱着这些孩子,彼此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战士们用爱心浇注着希望之路,用爱心谱写着感人故事,用爱心传承着雷锋精神……

“尽管我没有儿子,但你们比儿子还亲。没有你们,我早就不在了!”

“把东西都带走,再这样的话以后不要过来了!”今年春节,战士小王像往常一样去看望孤寡老人,不知为什么却被莫名其妙赶了出来。

“为什么呢?”          

时间追溯到两年前,班里战士外出时,无意中得知驻地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生活困难,便向上级反映,希望能够帮助老人,经批准后,全班主动承担起了瞻养老人的光荣义务。班里战士每次外出,都要给老人带去生活用品,帮助老人打水、洗衣服、打扫卫生、带老人看病……每次有战士休假回来,都要带些土特产去看望老人。老人常说:“你们总是这样,我这心里怎么过意的去啊!”好几次老人都急红了眼,而这一次老人终于“发怒”了。 

即使这样,战士们仍一如既往,把老人当自己的亲人看待,从未间断。一次,天快黑了,突然下起了大雨,战士们想到老人住的地方比较低洼,急忙请了假便向老人家里跑去,饭都没吃完。“下这么大的雨,谁还会过来?”老人刚躺下便听见有人敲门。原来是二班战士穿着雨衣,过来查看屋子是否渗水,一时间老人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老人经常噙着泪对战士们说:“我没有儿子,但你们比儿子还亲,没有你们,我早不在了。”

40多年来,“雷锋二班”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可照顾老人的责任他们一天也没有放下。正是这种默默的守侯,先后荣膺“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

去年4月,“雷锋二班”来到驻地附近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战士崔浩亮听到有路人私语:“什么学雷锋,就是过来拍拍照。”这让他感到很是委屈:“怎么学雷锋就变成拍拍照了呢?”回到班里便说了句气话:“做好事人家又不领情,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

班务会上,班长姜家运便组织大家围绕“学雷锋被误解怎么办”展开讨论。讨论刚开始,姜家运便带领大家回顾起“雷锋二班”的光荣历史:班级成立44年时间里,驻地历经4次变换。部队在哪,二班就把好事做到哪:在湖北孝感,战士们围湖造田,帮助群众生产;在许昌襄县,走进七里店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小学生辅导功课;帮助“南水北调工程”移民顺利落户许昌;部队转至信阳,在儿童福利院开展“绿色牵手”活动、进行便民服务、捐书献书、义务献血、资助贫困大学生……44年里二班从未停止为民服务的脚步。

那么学雷锋遭误解怎么办?这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副班长唐开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社会上一些人缺乏信任,一切向钱看,的确存在学雷锋走过场的现象,但这不能成为阻止我们学雷锋的理由。相反,这更需要我们用真心去感化,用行动去证明,时间能够检验一切。如果善意被误解,那么就把这当作是对冷漠者的一次教育吧!”

就这样,“雷锋二班”44年里始终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用平凡义举诠释着爱民为民的无私情怀。

“学雷锋就要谋打赢。只有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才是真传承!”

2012年3月16日,团大院里锣鼓喧天,一片欢腾。官兵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贵客”——某新型自行火炮正式列装。

看着一件件庞然大物,战士们脸上写满了新奇,充满了喜悦,感叹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它们盼来了,就要告别牵引火炮时代了!”可没过两天,大家却笑不出来了。

原来,团改制换装后,以往的训练思路、方法、模式都要进行很大的改变,但是对于这些,大家知之甚少。而最短时间内使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要求使得大家倍感压力。“这下好了,只能看不能用”,有些人颇感无奈的说道。

“学雷锋就要谋打赢。只有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才是真传承!”副班长唐开成心急如焚:“我们班很早之前开始接触自行火炮,对它比较熟悉,在这关键时刻可不能认怂。”回到班里,便急忙找班长商量,能否为团进行火炮科目示范。看到班长从背后掏出的请愿书,二人相视笑了。

“请将任务交给我们吧!保证完成任务,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就在其他人还一筹莫展之际,“雷锋二班”向团党委递交了请愿书,立下军令状,请求担任团队的先行示范班,并协助团开展火炮驾驶员培训。

受领完任务的第一天,大家便遇到了“难题”。原来,让大家熟练操纵火炮没问题,可要去教别人,说出个“一二三”,这就有点为难了。从此,加班加点翻阅教材、查找资料、整理教案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全班认真地对自行火炮基本操作、基本训法进行仔细的梳理和研究。晚上,路过学习室门口,还会听到“啪”的声音。不是因为蚊子多,而是他们为了克服打瞌睡想出的一招,困了就打自己一巴掌。好几次战士王威用力过猛,把自己脸上拍的全是指印,还因此被嘲笑“功力深厚”。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时间,二班的战士们便完成了自行火炮战炮班操作、自动装填系统操作、火炮换季保养等多个复杂科目的示范,赢得了首长和全团官兵的一致赞扬。

在负责驾驶员培训时,他们又遇到了“难题”。一天下午,进行火炮保养时,驾驶员小张简单扫了扫地皮,擦了擦车皮,便到一边和别人吹起了牛皮。技师申盼盼看到后,问道:“火炮负重轮这些地方也需要详细擦拭检查,你们这样保养怎么能行?”“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这不都一样吗?”无奈之下,他只好亲自检查保养火炮零部件。看到这,旁边的人觉得不好意思,也蹲下开始保养。

这件事让二班战士们觉得,教会大家熟练操作火炮并不难,转变脑海中陈旧思想才是关键。“你糊弄火炮,火炮就糊弄你,对待火炮千万不能儿戏。”这种话二班战士们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在他们带动下,大家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思想上重视起来,而这不知凝聚了“雷锋二班”多少辛劳。

就这样,二班战士们用点滴汗水一笔一画勾勒他们心中的强军蓝图。2007年,作为尖子班的他们接受了军区范司令员对炮长专业的考核;2010年又代表单位参加了总部对战炮班战斗行动的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每一名战友都是兄弟,不仅要关心他的生活,更要对他的成长负责!”

2012年3月,班长姜家运探亲休假时,无意间在网上看见一篇题为《一碗鸡蛋面》的博文。文中写道:

“……离开部队,每次过生日人越来越多,却再也感受不到6个人时的那种感动;菜种类越来越多,但再也尝不出那时一碗鸡蛋面的味道……有些时候我觉得班长太不近人情,为什么每次单杠不合格,就把我扔进两米深坑。还说上不来中午就把饭送过来,虽然他没那样做……那时我是真想不通,每次就抱头哭。但现在我才明白,他这些都是为了我好,正是因为这样不断督促鞭策,才有了我现在的进步。”

这篇文章勾起了小姜的回忆。2009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徐青磊,体质弱、年龄偏大、个性较强,连队有些人对他颇有看法,经常盯住他的缺点不放,视他为“问题兵”。但在班里,战友们却从没苛求过他,对他付出了更多关心。当时,连队驻扎在农村,条件艰苦,购物不方便,知道徐青磊生日快到了,班里几个人,想方设法准备了一些饮料和几袋方便面,求炊事班帮忙煮了两碗鸡蛋面,为他过生日,晚上徐青磊看到这一幕时,顿时就哭了。每次打电话回家,他便跟家里人说战友对他非常好,家里来探望时,提及此事,也充满感激。

“在‘雷锋二班’,每一名战友都是兄弟,不仅要关心他的生活,更要对他的成长负责。”要像父母真心,无微不至关怀;像兄长一样热心,帮助排忧解难;像老师一样精心培育,手把手帮带,心贴心启迪;更要像法官一样怀有一颗“公心”,一视同仁。让战友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

新兵李阳,人长得白白胖胖、性格文文静静。下连不久,连队开展共同科目训练,本以为在炮兵部队会很舒服的他傻眼了。一次,连队进行战术练习,排长一声“卧倒”的口令后,其他战士齐刷刷地卧倒在地,他却很不情愿的来了个“分解动作”。后来发现,他不仅带着护肘,还套着厚厚的护膝。原来他是怕训练疼,自己悄悄买的。训练结束,副班长唐开成把他拉到一边,说:“像你这样训练哪行,怕苦怕疼,看我怎么练”,于是便在水泥地面上直接进行起示范,连续几次之后,胳膊肘渗出了血,却吭也没吭一声,李阳震惊了,想说却说不出什么。从那以后,想当舒服兵的他像变了个人,训练再也不用别人督促,训练成绩稳步上升,年底被评为了“优秀士兵”。

“‘雷锋二班’具有神奇的魔力,在这里生活过的战士都会留下‘雷锋’的气息”。团政委冯世海如是说。

“学雷锋不仅仅要做好事,更要把自己当成火种,将爱传向四方!”

“命运总是如此的眷顾我,让我遇到了‘雷锋’。如果不是姜班长,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坚持,他给了我希望,坚定了我生活的信心……”这是大学生陈雪在日记中记下的一段话。

故事要从2012年9月说起。“雷锋二班”帮助信阳师范学院学生军训。私下里,班长姜家运经常羡慕地说:“你们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官,其实我们有很多同学家庭贫困,正面临着辍学……”听到这,姜家运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通过了解,军训队学生陈雪自幼父母去世,与年迈的外公一起生活,还要照看正在读高中的弟弟,为了能维持生活,维持学业,每月在饭堂帮别人洗碗,仅为了每天的饭和150元钱。想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姜家运流泪了。他暗下决心要帮助陈雪。

从那以后,他经常打电话鼓励她,每月省吃俭用攒下200元用来资助陈雪继续学业。班里战士每次看班长到一边打电话就笑道:“班长,又给嫂子打电话呢!你说你每月这么省,是不是在攒‘老婆本’哪!”

直到去年,战士王威无意听到班长打给陈雪的电话之后,大家才知道真相。当晚,大家纷纷表示要献上一份爱心。在姜班长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连队其他人也积极要求加入,成立了“大学梦基金” 资助贫困大学生,与3名贫困大学生结成资助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一次,“雷锋二班”在一所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时,一名学生悄悄递来一张卡片,上面写道:

你是驻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你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神卡片;

你是一部激发正能量的爱心引擎;

你是一把火炬,照亮了自己,温暖了别人。

向“雷锋”叔叔致敬!

这让“雷锋二班”战士觉得,学雷锋不仅仅要做好事,更要把自己当成火种,将爱传向四方。“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从开始时一些人眼中的“傻子”,到后来学习的“标杆”,他们见证了越来越多人在改变,他们用身上闪烁的正能量,汇聚起了爱的海洋。

现在,每当“雷锋二班”进行志愿服务时,总会有很多人主动加入到服务的行列。最近,该团党委发起了向“雷锋二班”学习的号召,成立“扶困助学基金”,学习他们知足、感恩、回报,通过“爱心认捐书”汇聚每名官兵的点滴爱心,化作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洒向社会,照亮贫寒学子的圆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