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分两种人:一种是去过西藏的,一种是没去过西藏的。但无论你是去过还是没去过的,每个人都会想:有生之年,去趟西藏。
林 芝
米拉山口驻足,风大得直要刮得人站立不住。因为地势的原因,阳光直泄,没头没脸地灌下来,不戴太阳镜,眼睛根本就睁不开。皑皑雪山映衬下,五色的风马旗猎猎作响,一块标有海拔5013米的石碑,两只俯首前行的牦牛雕塑,却让人涌动着“荡胸生层云”的豪迈,直想融入圣洁纯净的蓝天。米拉山口也是雅鲁藏布江地区东西两侧的界山,一边是美丽的拉萨河,一边则是更加美丽的尼洋河。两河共同汇入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
行在其间,水如绿玉,天如蓝宝,树冠如伞,江底的白沙被风扬到对岸的山上,成了尺幅最大的沙画。山石裸成最本真的土黄色,绵延没有尽头;江面浩渺,宛转曲折处平静如镜,倒映着雪山蓝天云朵;湍急时飞流落瀑,气势如虹;湖畔的茅草枯黄到了雪白,杂着不知名的绿,和着红荆的绛红,江水随着地势在蓝绿间变幻。哪里都是寂寂无声,人影寥落,且让我在无声的静谧中静静感受着西藏的大美。到了西藏,你才会理解为什么这里的原住民会称其山为圣山,称其湖为圣湖,会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餐风露宿,半年的行程叩长头行进在朝圣的路上。西藏唯其大,唯其自然条件的艰苦,人在其中才更显得脆弱,更会感受到对自然的敬畏,更会感到自然万物的圣洁。
顺着山路,随着水程,来到工布族的领地,南迦巴瓦峰脚下。南迦巴瓦峰是中国最美的雪山,被称为“天上掉下的石头”。好生幸运,今日阳光媚好,南迦巴瓦得以一露真容。周师傅说:因为这里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它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当地藏民都会认为能看到它昭示一年的好运。
拉 萨
游走在冬日的拉萨,虽然早晚温差大,但阳光照在身上仍是暖暖的,名副其实的“日光之城”。由于日照时间长,这里和内地基本算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晚上的八点,餐馆里才见人头攒动。而灯火映照下,仰望暮色中布达拉宫,巍峨高耸,更显得无上圣洁。
拉萨是松赞干布择定的首府,这里处处都是他的影子。松赞干布是吐蕃的一代雄主,国人如果只听说过西藏的一个历史人物,也肯定是他。由于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难以想见松赞干布是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完成勘察疆域、内部统一、迁都拉萨,建成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等诸般大事。
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此行不仅是身体之旅,也是心灵之旅,更是灵魂之旅。这个民族对宗教的笃信,镂刻在骨头里,融化在血液里。一行中,经常看到满面风尘的朝圣者,有转山的,有转湖的,有去寺庙的,有叩长头的,一样的虔诚。朝圣者里居然是年轻人居多,更可见宗教在这个民族的传承。大昭寺耀得人睁不开眼的金顶,也是信徒捐的;布达拉宫墙壁每年的粉刷,是信徒们自己买来蜂蜜、牛奶,自行为圣殿粉刷的;甚至布达拉宫里专门有个牙柱,那根柱子里装满不能亲自来这朝圣的信徒的牙齿,至少他们让身体的一部分,到达了圣殿。在大昭寺外,见过许多这样的人,一苇薄席,两只护膝,两只自制的护用手掌的海绵,今天他所要做的全部,就是一次又一次起落,在简单的仪式中涤荡自己的心灵。
在大昭寺的楼顶打坐,背景是大昭寺耀眼的金顶,极目所及的法器或是黄金或是瑰宝,满目物质的丰盈中,却感到它们离自己那么远,甚至也远不如平日夺目。一只虎皮猫,也在大昭寺顶慵懒地漫步。嚼了块奶糖喂它,它只闻闻,不屑一顾地走了。在这离阳光最近的地方,空气稀薄,动作缓慢,一切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幸福。这就是天堂,我和佛祖还有那只小猫共有的天堂,也许这就是西藏诱人之所在吧。
圣湖——羊卓雍措
拉萨向西,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来到湖边,还需要再穿过个海拔5000以上山口。见过雅鲁藏布的壮美,见过尼洋河的旖旎,羊湖之行对我,本只是签到游。及至来到湖边,才知道这美竟是颠覆性的美。
难以想象,这可以被称为一个湖。羊湖属堰塞湖,原本奔流的雅鲁藏布江因时异事,驻足了,也恬静了,湖面浩瀚,清净无波。湖岸线总长250公里,大约是西湖的70倍。开车绕湖,也要两三个小时,所行之处,却处处宛如初见,丝毫不会觉得厌倦。羊湖的水,至清至蓝。尼洋河水蓝得幽深,如一泓寒星;羊湖的水,却蓝得圣洁。只有最美的藏家女儿阳光下纯真的笑,才当得起它。蓝天仿佛也只是它的配色,明丽雅静下更映得羊湖浩渺神圣。
再往前行,湖面卷起了轻风。先是湖心,一笼轻烟漫舞,渐至整个湖面上,波光粼粼。高原上的风,都硬朗得透骨。可对着羊湖,却觉得永如初春。扑面也是料峭的寒,却如美女的轻嗔薄怒,不减丽色,倒平添几分韵致了。
行色匆匆,不舍回望。我一定还会来,会再走最美的318——中国最美的公路,会再看我神为之夺的羊湖,去我没能去过的珠峰阿里,去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徒步看那隐秘的莲花。想来西藏的原因有好多,西藏的妙处也有好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西藏时,能遇见那个单纯快乐的自己。
(据《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