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浉河港人,我老伴儿是航运公司的。以前我们没有房子住,我哥在往南湾码头去的路上盖了两间土坯房,我们就住他那里。后来老房子扒了,我们只能到南湾街上租房子住,那房子又潮又湿,我姑娘都不愿意住。我老伴儿身体不好,不能干活儿。我上哪儿去都得带着她,也不敢走远。后来政府知道我们的情况后,处处照顾我们,为我们操心,给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是政府照顾的廉租房,搬进来有四五年了。一年六百块钱,说是这么多钱,其实也等于是政府付钱。因为每年区里、乡里都来看我们,给的有救济,逢年过节还送米面油什么的。我们还享受低保,日子过得算是可以了,说句实话,这是享政府的福。

我就一个姑娘,今年二十多岁,嫁到董家河,小两口常年在外打工。区政府领导操心以后我们年纪大了,需要和姑娘住在一起,她好照顾我们,去年就给我们解决了安置房,104平方米,三卧一厅的,不贵,十万多一点,马上就可以拿钥匙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以后老了就有地方养老了,姑娘回来也有地方住了。其实,要不是说我们俩年纪大了要靠姑娘照顾,我们俩住现在的房子就好得很。

我家在浉河港有十来亩茶山,没有包给别人,每年春茶下来的时候,我俩就上山去,再请几个人采茶,我自己还给人炒茶。茶叶采罢了,我就到外面去干点零活儿,一年的收入也够我们用了。我想,区里、乡里这么照顾我们,我们自己再奔点儿,将来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等我们搬上新房,你们再来看看,那时候估计我姑娘也可以带着外孙儿、外孙女回来了,那我们家的生活就乐呵儿了!

讲述人:南湾湖风景区惠民小区居民伍绪远

本报记者 胡瑜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