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吴 楠 通讯员 姚 峻)2月24日,我市市民姚强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素不相识的浙江籍30岁男性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今年31岁的姚强,是浉河区双井中心学校副校长,坚持无偿志愿献血已13年,累计献血量超过8000毫升。当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还能救人时,2009年他参加了浉河区组织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隔4年,2013年10月,浉河区红十字会接到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通知,说他的造血干细胞高配成功,与浙江一名患者的HLA(即白细胞抗原)相合。姚强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并按照医生的要求注意饮食,坚持锻炼身体。
在随后的近四个月里,姚强通过了高分辨的进一步配型和全身18项身体检查,检查结果完全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2月19日,姚强要赴郑州入住省人民医院了,这才把假条递交给单位领导。“秘密”泄露后,浉河区双井中心学校乃至全区教育系统上下无不称赞。“好样的!”不少同事、同行碰到姚强时都竖起了大拇指。
2月19日下午,姚强在区红十字会有关人员陪同下,来到省人民医院,在2月20日至23日4天的时间里,姚强每天接受两针动员剂注射,以增强血液里的造血干细胞。2月24日上午8∶30,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正式开始,中午12∶10结束。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何传军为姚强颁发了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在近四个小时采集过程中,共采集19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体内的血液在体外转了近两遍后又回到体内。姚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并说:“我终于实现了救助患者生命的夙愿。”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免疫缺陷等绝症患者的唯一有效办法,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几率非常低,仅为几十万分之一。姚强是河南第404位、信阳第10位,也是浉河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