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一路好风光,房舍俨然林果芳。四海杨波馨世界,名流高士品茗香。”这是咱茶乡诗人描写家乡的诗作,太形象了。作为茶乡人我为之自豪。不过自豪归自豪,这两年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我的车云山村通过毛尖茶这个支柱产业逐步向旅游业转型。
我在20世纪80年代任村党支部书记那会儿,想的是如何多种茶、种好茶、卖好价,让村民早致富,如今车云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茶,成了茶的世界,每天早上睁开眼看到的都是云雾山中的茶园,层层梯田,像在云中一样,晚上躺在床上连做梦都是绿莹莹的,如今咱的山,座座是金山,茶树棵棵都是摇钱树,随便一斤都卖个千儿八百元的,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你看咱村160户人家,哪户不是山上山下几套房子。
但冷静想想,咱村就这么大一块儿,全部种上茶了,再也没有发展余地了,前几年破天荒地从与咱搭界的湖北农民手中租了2000多亩茶园。潜力不大了,咋弄?我们和市区镇领导一起谋划,咱发展旅游业,因为咱有优势呀。一是咱文化深厚:唐朝武则天喝了咱的茶治好了她的肠胃病,赐资给咱修了千佛塔;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品了咱的茶,让人给咱回信表感谢;更重要的是1915年咱茶山上的毛尖代表全中国荣获了国际金奖。二是咱车云山上现有的自然景观很迷人。比如那香客不断的千佛塔、令人心动的望夫石、让人敬畏的卧虎岭、形象逼真的母鸡石等10多个景点,都是咱发展旅游业的资本呀。
说干就干,2011年我们八方化缘投资138万元修成了上山步道1.6公里,共1499级台阶,让游客方便登山;去年我们又“跑”来了200万元修通、硬化,从山下到山上的6公里山路。路一通,人就来,这不,每年从开春到“十一”,来买茶的、旅游的、拜佛的络绎不绝,山上十几家农家山庄和农家乐接待不赢,照这样发展下去,过几年咱车云山创AAA景区准成。
讲述人: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村党支部书记 席本刚
本报记者曾宪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