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亚涛

立春过后,信阳连续下了几场雨雪。2月20日,天气晴好,鸡公山下的积雪早已融化,海拔800米的鸡公山上积雪厚度还有10厘米。早上8时,鸡公山电工班的2名电工陈晓武和王军收拾好维修工具,走出家门开始了15公里长的电线线路巡视和维护工作。从2004年来到山上工作,这10年来陈晓武和王军一直坚守在山上巡线,为了保障山上300多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就连春节他们都是在山上度过的。

风雪无阻,有故障就要第一时间去抢修

“山上又冷又孤单,居民家里要是停电了,生活将是相当困难。”陈晓武说道。20日上午10时许,山上一家宾馆突然断电,宾馆里的电工在多次检查变压器找不到故障原因后,向陈晓武和王军求助。陈晓武和王军立即带上供电检测工具踏着10厘米深的积雪来到宾馆旁边的变压器,经过半个小时的查找和检测,最终发现是变压器里面的总开关闸没有合拢,找到故障维修后宾馆里立即送上了电。“平常宾馆里的供电有了故障解决不了,请求他们帮忙,他们总能够第一时间赶过来抢修,真是很感谢。”该宾馆工程部机电处处长崔杰说道。

陈晓武和王军更多的工作是沿着山间小路巡查线路,排除潜在的供电故障。2004年冬季,他们刚来到鸡公山供电班工作不久,就遇到了少有的冰雪天气,由于雨雪过大,电线线缆上结了15厘米厚的覆冰,厚厚的覆冰很容易引起电线断裂。那一年除夕夜8时许,多处电线断裂,山上开始停电,陈晓武和王军迎着风雪,冒着可能掉进深沟里的危险,对电线线路进行排查除冰,一直忙到凌晨3时,才把断裂的电线接好。但是不久电线线缆又会结上厚厚的覆冰,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三,陈晓武和王军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隔几个小时都要沿着电线线路进行巡查,把潜在的线路故障消除掉。

夏季是鸡公山的旅游旺季,游客一多山上的用电负荷就大,也极易发生用电故障,陈晓武和王军的工作量比往常增加了很多。2007年7月的一个雷雨夜,山上的一家大宾馆突然断电,住宿游客在停电后立即向宾馆方面抱怨要求退房,宾馆里的工作人员在确认内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急忙找到陈晓武和王军帮忙,当时已经是晚上8时许,虽然雨已经停了,但是还有电闪雷鸣,很不利于出外排查线路。陈晓武和王军穿好电工服,立即对电线进行排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排查,发现是6号电线杆的悬式瓶被雷击坏。由于雷电没有停止,无法对击坏的悬式瓶进行更换,为了节省时间,陈晓武和王军就原地待在电线杆附近,等到雷电一停止就立即开展作业,夏天山里面的蚊虫又多又毒,陈晓武和王军一直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直到凌晨1时许雷电才停止。等到陈晓武和王军更换好悬式瓶,他们因为蚊虫叮咬,已经起了满身疙瘩。

聚少离多,为了工作不能经常陪伴家人

15公里的电线线路巡视和维护工作,对于平地来说是件容易的工作,但是在大山深处就是困难重重。夏季时,陈晓武和王军经常要冒着雷雨去巡线和抢修,有时会遇见野猪和毒蛇,随时都有可能受到这些动物的攻击。最难熬的是冬天,由于鸡公山处于风口上,一般情况下山上的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这个时候道路结冰,水管上冻,很难开车通行。陈晓武和王军每次要步行4个小时才能到山下买些东西,由于天气过冷蔬菜难以长久保存,他们只买一些肉类,很少吃到青菜,更多的时候是吃方便面就咸菜,生活上的用水也要到远处挑。

“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还能克服,更多的时候是难以忍受寂寞孤单。”王军说道。王军的老家虽然就在李家寨,但是他半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待在家里只有几个小时。2014年除夕时,王军的父母给他打电话,要求他回家吃顿年夜饭再返回山上值班,他担心回去吃饭的时候出现供电故障而不能及时赶回山上抢修,这10年来他都没能和已经70多岁的父母亲一起吃年夜饭。3年前,王军的妻子难以忍受他常年只顾工作不顾家庭的生活状况,和他离了婚。“因为山上的工作,家庭生活很难兼顾,对于不能陪父母过年感到非常愧疚,但是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坚持做下去。”王军说道。

陈晓武的妻子在浉河区谭家河乡教学,儿子在四里桥村小学上学,只有到每年的暑假时,陈晓武才能把儿子接到山上陪陪他。2013年陈晓武70多岁的母亲犯了颈椎病,严重到不省人事,由于有电力抢修任务,陈晓武不能立即回家送母亲去医院,只好请他姐姐带母亲去医院,等到陈晓武忙完工作赶到医院时,他母亲还没有完全清醒。今年下半年,陈晓武的儿子要独自到乡里的中心校上四年级了,由于他和妻子都有工作脱不开身无法照看孩子。“妻子每次见面都要求我去照看孩子,可是我不能抛下这里的工作,我也很想多陪陪儿子。”陈晓武说道。

用心坚守, 一户居民也不落下

“有时候也很想把工作调到山下,能够多陪陪家人,但是山上有居民要用电,十几公里的线路更需要有人来巡视和维护。”陈晓武说道。这10年来,陈晓武和王军由开始不认识,到亲如兄弟并成为工作上的好搭档,对山上的电力保障工作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只要有一户居民在山上居住,陈晓武和王军都会一直坚守在山上,保障居民的用电需求。

信阳供电公司李家寨供电所所长曾伟告诉记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鸡公山设立电工班以来,为了兼顾家庭生活,都是夫妻员工在山上驻守,等到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时再调到山下工作。2004年陈晓武和王军来到山上工作后,尽职尽责地为山上居民做好供电服务,这10年来他们没有提出调到山下工作的请求,坚守在山上保障供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