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张 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经不是单纯的满足于住得宽敞、交通便利,而是更加关注宜居环境。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什么是“宜居小区?”“宜居小区”究竟有哪些具体标准?谁是最好“宜居小区?”本报从即日起至3月15日,在市中心城区开展“谁是最好‘宜居小区’,让市民评说”活动,旨在通过此次活动,让广大市民真正了解“宜居小区”的内涵。
自从有了宜居城市概念后,住宅小区也开始有了宜居的观念。那么什么是宜居小区?有关专家给宜居小区下过一个罗列式定义:它是关于小区舒适、安全、经济和关爱的质量表述,表现为居民对他们小区的社会和环境质量的感受,包括几个方面——安全和健康,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健康;环境条件——包括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和水流清澈;社会交往质量——包括邻里和谐、公平交流、相互尊重、小区特性和对小区的自豪感;享受休闲娱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每个人生活的基本条件和事业发展的基础。归根结底,宜居小区最核心的还应该是“人”,是让居住在其中的人能够乐在其中,让住户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的家园。宜居要以人的社会需求为目标,考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各个因素,兼顾住房品质、公共设施等硬环境和家庭氛围、邻里质量、人际关系等软环境的建设。打造适宜人居住的、和谐的现代化小区需要公众的参与、物业的努力和政府的扶助。
谁是最好宜居小区,消费者最有发言权。为此,本报将组织有关专家,及普通消费者一起,分别走访市区居民小区,并通过专家及市民评议,最后,在本报公布前六名最宜居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