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何庆启居住在南湖路旁一个幽深的巷子里。寒冬时节,庭院内一丛苍翠欲滴的竹子无不透露出主人的傲骨,这是何庆启2003年搬居此地后栽种的。如今节挺叶茂,竹叶伸触到二楼书房的窗前,与浓墨纸香相映演绎着这位“隐形书法家”的翰墨情怀。

据了解,何庆启自幼年时,受其大伯的影响与书法结缘,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何庆启的大伯是一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家,名叫何仰羲。1957年,他书写的《七律·长征》作品被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收藏,1983年,该作品还被收入《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一书,他是此书出版时所录作品中唯一健在的作者。正是受大伯书法造诣深邃的影响,在其指导下,何庆启从此喜欢上了书法。从模仿大伯的习作开始直至高中时期,入伍后开始临摹颜、柳、欧、赵等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无不刻苦认真。从地方到部队,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几乎所有业余时间,他都在潜心研习书法。至今,书房里依然悬挂着亲手拓下的众多名家的碑文,一有时间就欣赏和临摹。临摹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何庆启开始厚积薄发,从20世纪80年代始集众名家之长专攻行草,目前的行草之风格:流畅、洒脱、遒劲、饱满、大气、隽秀刚毅,字里行间透露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厚重的正楷功力。

在书法艺术里遨游了大半辈子的何庆启算是自学成才,虽然没有响亮的名头加身,但其行草和小楷作品却颇受行家好评,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连续多次在省级书法作品展上获大奖。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若论何庆启的书法造诣,在20年前就具备了成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水准(按规定,只要参加省级书法展两次然后自己申请就可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但因忙于工作并一直沉醉在书法技艺的提升中,当初何庆启并没有把申请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之事放在心上,久而久之,便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位“隐形书法家”。其实,他的书法作品不仅观赏价值高,收藏价值也不可小识,被同行们十分看好。

2011年,何庆启从信阳市供水集团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休后,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钻研和精进书法艺术上。以“南湖书室”为名注册账号,在百度书法贴吧里以《上习作求指点》为题自筑一片书艺天地。每日书写、拍照、上传,与各地的书友一道探讨、交流书艺,几年下来,竟存留下上千幅书法作品。此外,他还十分热爱摄影艺术,何庆启还在百度空间开设“南湖书室”相册,摄影内容以浉河白鹭居多,现已存放数百张摄影作品。

一簾风月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如今的何庆启在书法艺术里怡然自乐,枕着一丛苍竹肆意地徜徉在宣纸和墨迹之间,心无旁骛地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