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唯
近年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人们悄然发现,信阳教育事业的基础实起来,质量高起来,实惠多起来,机制活起来,教育已成为魅力信阳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10日下午,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参加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教育体育组的讨论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和体育是实现一切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坚持造福人民群众,坚持尊重规律科学规划,切实加大投入,紧贴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把教育体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局长齐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郭书记的讲话站位高,立意新,鼓舞人心,给全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树立了更大的信心。谈起2014年的发展思路,齐城代表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夯实基础,促进协调发展。2014年,我市通过抓项目、抓关键推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心城区将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各县区将新建100所农村幼儿园,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薄弱学校改造、教师之间交流,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将推进羊山外国语高级中学建设、信阳高中扩建工程,同时以高考制度改革为牵引,探索教材、教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突出民生,保障教育公平。新的一年,将通过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继续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教育成果。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和幼儿园的经济困难学生,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的农村学生每生每天享受3元的营养补助。
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为引领,调整教育结构。制定完善《信阳市2013—2020年学校布局规划》,与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接轨,保障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加强与人大附中的合作关系,发挥全国基础教育联盟的高端优势,共享全国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提高我市教育质量拓展空间。稳步推进教育投融资改革,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非义务教育领域,为教育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教育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门将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教育事业必将会为信阳人民的幸福生活增加沉甸甸的分量。”齐城代表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