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核心提示

在2月10日召开的信阳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乔新江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享受公共服务;今年,在完成省定“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的同时,继续抓好“十件实事”。“十件实事”涉及教育、医疗、便民超市、供水、内河治理、防汛排涝、中心城区道路治堵、拆迁安置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抓好“十件实事”,事关魅力信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值得关注,值得期待。

核心新闻

实事之一:完成羊山外国语高级中学、中心城区新建2所幼儿园工程。

1.羊山外国语高级中学项目。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5600万元。

2.中心城区新建2所幼儿园。百花幼儿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浉河区幼儿园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3200万元。

实事之二:完成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病房楼主体工程和启动市中心医院羊山分院一期工程。

1.完成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建设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

2.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病房楼建设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000万元。

3.启动市中心医院羊山分院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2014年计划完成一期投资5000万元。

实事之三:完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今年计划完成一期投资5000万元。

实事之四:提升中心城区供水能力,继续推进内河综合治理、中心城区防汛排涝、完成南湾水厂供水管网改造、中心城区污泥无公害化处置和天然气应用工程。

1.开工建设国际家居产业小镇供水加压站和平桥产业集聚区供水加压站的主体工程及主干管工程。

2.实施湖东沟等河道治理及雨污分流综合改造工程。2014年完成3公里—5公里综合治理。

3.完成四一路、新七大道、平西立交桥3处泵站升级改造工程,提升中心城区防汛排涝能力。

4.完成南湾水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6217万元,改造后日供水能力达16万吨。

5.完成中心城区污泥无公害化处置工程。总投资3447万元,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1座。

6.继续推进天然气应用工程。新增城镇居民天然气用户2.4万户,其中,中心城区1.4万户,东部七县1万户。

实事之五:实施平安“三项工程”。在中心城区实施智能交通、治安视频监控和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建设。着力预防与解决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交通拥堵、治安问题多发和报警求助不便问题,努力打造“平安信阳”。当年完成总投资2.2亿元。

实事之六:中心城区新发展50个便民超市。在老城区、羊山新区街道、社区发展50个便民超市。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承建、财政扶持的措施,让市民就近买到新鲜菜、放心菜。

实事之七:规划建设高铁信阳东站旅客换乘中心,力争启动信阳火车站北站房北广场改造工程。

1.力争启动信阳东站东侧通道建设,跟踪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手续办理情况,加快前期手续办理进度。规划建设旅客换乘中心,更加方便旅客换乘公交、长途汽车。

2.力争启动信阳火车站北站房北广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落实铁路总公司提出的建设用地问题,编制开发方案,力争主题工程开工建设。

实事之八:完成国道312线北环路改造升级工程,完成中心城区六条道路综合维修改造工程。

1.完成国道312北环路改造升级工程。全长15公里,路基宽度为30米,起点位于工业城东环路与北环路拐点处,止于京广铁路立交桥。总投资1.48亿元。

2.完成东方红大道、北京路南段、浉河南路、浉河北路、龙江路东段、建设东路综合维修改造工程。

3.开工建设龙江路贯通工程。完成西起光明路东,东至平东路段建设任务。全长3公里,总投资1亿元。

实事之九:开通公共自行车试营线路。规划建设新七大道自行车道(双向42公里),茶文化节前建成高铁信阳东站至百花园段(双向16公里)。

实事之十:继续集中解决群众拆迁安置遗留问题。对已拆迁尚未安置特别是已拆迁一年以上仍未安置的群众,按照“谁拆迁,谁安置”的原则,落实各区县、管理区、开发区的主体责任,确保今年内全部解决。

延伸新闻

十件实事惠民生 量力而行保落实

——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郑先明谈2014年“十件实事”

与往年相比,我市2014年并没有提出“十大项目”,而是将着力点放在民生改善上,“双十”工程变成“单十”。2014年“十件实事”涉及教育、医疗、交通、治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拆迁安置等内容,更加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量力而行,保障件件落实。昨日,记者采访信阳市2014年“十件实事”的主要拟定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先明,为市民解读“十件实事”。

关键词: “双十”工程变“单十”

与以往提出的“双十”工程不同,2014年市政府仅提出“十件实事”,没有了往年的“十大项目”,“双十”工程变成了“单十”。

作为负责拟定2014年“十件实事”的主要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先明解释道,往年的“十大项目”多是从当年省、市项目单中挑选出来的重点项目。其中有不少项目均属企业行为,因涉及企业主体、市场变化、资金调配等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很难确保完全落实。因此,2014年,市政府将着力点放在事关百姓民生的“十件实事”上。

关键词: “十件实事”关乎民生福祉

民生是2014年“十件实事”的主要出发点和立足点。市政府将群众反映最迫切、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事情纳入2014年“十件实事”中,紧扣医疗、教育、出行、居住和“菜篮子”等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做文章。

“为了解决市民普遍反映的就学难、就医难和菜价贵等问题,2014年市政府将完成羊山外国语高级中学、中心城区新建2所幼儿园工程,完成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主体工程和启动市中心医院羊山分院一期工程,并在中心城区新发展50个便民超市,让市民就近买到新鲜菜、放心菜。”郑先明告诉记者。“十件实事”拟定之初,就把民生问题作为主要关注点,广泛向市民、网友征求意见,让“十件实事”成为紧贴民情、合乎民意的实在事。

关键词:政府主导 量力而行

“政府主导、量力而行是2014年‘十件实事’的重要原则。”郑先明说,“实事重在一个‘实’字。既要求政府实实在在地拟定,也要求实实在在地落实。凡是河南省统一拨款、实施的一律不提;凡是需要各个县区出钱解决的民生工程也一律不提;2013年已经提出的,今年还会续建的也不再提;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也不会再提。”

那么2014年的“十件实事”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呢?对此,郑先明回答:“‘十件实事’拟定之前,市长乔新江就要求对照财政收入,切实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据他介绍,“十件实事”的第七条为规划建设高铁信阳东站旅客换乘中心,力争启动信阳火车站北站房北广场改造工程。因火车站改造工程需经过铁路总公司的批准,所以在此使用了“力争”的字眼。

“除了第七条以外,其余的实事都是2014年必须且一定能完成的。”郑先明介绍,在制定每一件实事的时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都与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数次对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说大话、空话,确保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