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宪科

如果春节期间你随便问一句:出门时,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不少人会回答:“打的最难。”可以肯定地说,这已成了许多市民的共识。昨日下午,记者又遭遇了一次打的难。原本从府都花园到中山南路步行半小时可到的路程,为了打的赶时间,竟用了一个多小时。

2月12日中午,记者在府都花园一个亲戚家吃了午饭后,已接近两点。于是便想拦辆出租车早点儿到单位(中山南路)。可在大门口等了十多分钟不见一辆亮“红牌”(空车)的出租车。记者早知羊山新区这一片儿打的难,于是便步行沿着西边的北京路向南走去。在北京路和新拆迁的新七大街口,记者又等了十多分钟,仍未见一辆出租车停下。只好顺着北京路一步三回头地继续步行,到消防队门口时,心想,这是个十字路口,该好拦到出租车吧?又等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远处一辆亮着“红牌”的出租车驶来,记者和路边两个等车的人一齐伸出了手臂,当那辆车行驶到跟前时,却见车内坐有两名乘客,原来,司机忘了按下“红牌”标志。

下午3时10分许,记者步行到体彩广场时,一辆电瓶车发现了一步三回头的记者,便上前问道:“坐摩的吗?”记者摇了摇头。又过了几分钟,一辆机动三轮驶了过来,记者拦住他问道:“去中山南路多少钱?”“七块。”

“五块。”“好,上。”记者终于在下午3时20分赶到了单位。

其实,近年来每到逢年过节或恶劣天气时,市民都会明显感觉到打的难。宽容的信阳人似乎都能理解。但是,天气晴朗、非人流高峰期,为什么打的也这么难呢?

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位非常了解出租车行业情况的业内人士。他说,这些年来,我市中心城区扩大了一倍,人口增加了不少,但出租车仍然是过去的1849辆,15年来未增加一辆。显然,市区内出租车的占有量是不够的,这是市民打的难的直接原因。当然,城区的公交路网不健全,公交不发达,也是造成我市市民出行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