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慧 王洋
全年提案办复率达100%,委员最关心经济建设
提案涉及五方面
经济建设
184件,39.1%
大力发展工业,拉动信阳经济腾飞、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等。
教科文卫体
93件,19.8%
破解部分学校"大额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
社会保障
21件,4.5%
加强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等。
党群政法
26件,5.5%
精简会议和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制止奢侈浪费从"公款餐桌"开始、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的建议等。
城建交通
146件,31.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治高铁出租车“宰客”行为、尽快繁荣新区,缓解老城拥堵等。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助力老区扶贫开发
聚焦老区发展 就 "加快大别山区红色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议题进行深入调研,向省政协提出了建立国家级大别山旅游区、加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扶持旅游市场开发等建议。
协商扶贫开发 四届七次常委会议就此专题议政,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信阳大别山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情况的调查与建议》等。
关注民生热点 服务社会事业进步
关注城市民生热点 为落实九三学社信阳市委提出的《保护南湾水,造福信阳人》的提案,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五年规划和各年度实施方案,先后搬迁养殖户756户,拆除猪舍近50万平方米,试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民关注的"大水缸"有望得到妥善解决。对集中式消毒餐饮具卫生情况进行视察,提出建议,切实关注群众的饮食安全。
倾力农村公共服务 组织政协委员,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视察,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就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专题调研,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
紧扣“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就产业集群发展建言 持续关注产业集聚区建设,选择产业集群发展课题,深入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调研。民进信阳市委提出《加快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市工商联提出《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等。
就特色农业发展议政 为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市政协组织界别委员、行业专家,深入商城、光山、新县等地进行调研,赴外省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等。
就文化产业发展献策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根亲文化和红色文化发展的科学规划、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把寻根谒祖、红色观光、商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