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杰

2013年信阳收入多少钱?花了多少?花到什么地方?2014年信阳准备赚多少钱?又打算花到哪儿?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李敦峰向全市人民汇报了2013年财政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去年账单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

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3.11亿元,增长20.3%。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93亿元,为预算的107.6%,比上年增长22.5%,增收12.47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全市税收收入完成51.67亿元,增长22.1%,增收9.35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76.1%。全市非税收入完成16.26亿元,增长23.8%。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04.2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6%,增长9.8%,增支27.15亿元,支出规模占全省第7位。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45亿元,为预算的113.4%,增长28.7%。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7.7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8%,增长14.2%,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5.7%。

民生方面花钱最多

去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29.63亿元,增长9.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5%,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两免一补”资金7.51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66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45亿元。下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专项资金5823万元。

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投入1.32亿元,实现再就业3.6万人;发放生活补助资金9.88亿元,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争取财政补助资金2891万元,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2.86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筹集城镇居民医疗基金1.53亿元,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我市城乡居民近780万人。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投入资金4698万元,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投入3385万元,加强重点文物单位和大遗址项目保护。认真落实文化体制改革财税优惠政策。

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财政投入住房保障支出14.26亿元,新开工项目85个、保障性住房22121套,逐步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支持“三农”力度加大

积极筹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资金1.85亿元,新解决72.25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问题;统筹整合7854万元,安排整村推进村221个。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606万元、实施扶贫搬迁;统筹“十、百、千”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资金3.41亿元,新修农村公路703.1公里、农村公路桥梁42个;投入资金1.85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200万元,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2988万元;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83个、奖补资金9348万元。争取上级资金6000万元,支持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去年全市兑现了惠农补贴17.11亿元,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拨付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贴基金865万元和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302万元。投入南湾湖生态试点保护项目中央专项资金4000万元。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28亿元;投入420万元购置节能仪器,支持信阳市节能监测中心提高监测水平。投入160万元支持平桥区重金属污染防治。投入资金2150万元对天意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STP超薄A级防火绝热保温装饰板等3个项目实施节能技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