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张继疆)继2月8日下午浉河区市政管理执法局在“小南门”区域开展“春雷”行动,对“小南门”区域的一些不规范经营的商户依法进行强制治理后,昨日下午,该局以区城管执法监察大队为主力,全局共百余人参加,再次对“小南门”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综合整治。经过近2个多小时,对300余户的逐户宣传和治理,该区域又恢复了良好的秩序和环境,受到了辖区群众和行人的称赞。

据了解,“小南门”区域的经营户经上年度依法强有力治理后,交通、经营及环境卫生秩序井然,效果明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认可。但一些经营户在春节放假重新开业后没有按经营要求约束自己,占道经营和乱排污水、乱丢垃圾等现象重新出现,“春雷”行动就是针对这些行为,巩固治理成果。

“我们这次行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昨日治理的成果,并且对经营户的日常经营作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之前要求经营户要露出路沿石,不占道经营,这次我们不仅要巩固成果,而且要让他们退到人行道的2.15米白线以内,不仅要露出白线,而且要把灯箱、灶具、餐具、笤帚、煤球等物品一律归置到白线以内。”带队的浉河区市政管理执法局局长余洪告诉记者,“白线,就是红线,为了治理好小南门,这条‘红线’谁也不能越过。”

治理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执法人员不仅挨家挨户地对各个经营户进行宣传,而且亲自动手,对越过白线的灯箱、灶具等物品进行清理。负责带小分队治理建设西路的杨雨亮队长更是每到一户经营户门前,都亲自找来热水,对各个大排档前油腻的地面进行反复冲洗,直到露出地面本来的颜色为止。执法队员们的行动让经营户深受感动,不少经营户没等队员到门前,就主动开始整理自家的违规物品,并主动将自己和邻居之间相邻地带的“卫生死角”清理干净。

在整个治理过程中,路过的市民纷纷表示,经过治理的“小南门”可谓“面貌一新”,如果能够长久保持,那就真的是“脱胎换骨”了,“以前傍晚以后一听说客人要来小南门,我们就直发愁,到处是人,到处是灯箱、灶具,十分的拥堵,半天挪不动。”“的哥”冯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持续的治理让这边的交通情况变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