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周亚涛)近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和延伸,市政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地下排污管网建设的滞后,已经影响到了我市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信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公司总经理燕炜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基础设施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规划和实施有脱节,由于管辖部门不同,统一协调不到位,在具体完善市政设施时未能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来实施,随意串改管线路由,甚至有些已完工道路没有预留各种地下管线路由,比如新五大街、新七大街大部分路段均未完善铺设地下污水管道。二是权责不细致,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的责权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一些职能部门对规划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三是缺少专项管理资金,日常维护工作滞后,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已建成近200千米的排污管网,由于缺少管网维护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对排污管网进行管理维护,致使建成管道因疏于管理而影响排污功能。
以上问题制约了我市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到我市人居环境和市民的生活健康。以我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运营为例,该工程已于2013年12月29日顺利通水运营,有力地促进了淮河流域环境治理的巩固;可确保我市中心城区92.4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大大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变为可再生水资源,每日可为华豫电厂提供6万吨~8万吨水,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服务人口从50万增加到70万。虽然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已正式运行,但是后期的环评、调试、运营、管理工作上还存在很多难题,目前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的主干道基本铺设完成,由于一些辖区管理单位和市民认识不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对政府民心工程推诿扯皮、吃拿卡要,致使余下30多公里的支干管道铺设困难,无法达到运行最佳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信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公司总经理燕炜提出建议,首先要统筹我市中心城区管网情况,明确责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其次加强新区新修道路及改建道路管理,做好地下管道铺设;再次要提供持续资金支持,加强对现有地下管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市政工程设施长期发挥作用;最后要加大政府各部门协调力度,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