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俩老家在光山县白雀镇,2005年,一起来到信阳市,当上了环卫工。最初被分到在中山路、胜利路这些区域,如今这一干就是8年。去年,俺俩“包”了胜利南路与解放路交叉路段。
每天凌晨3点多起来,一起去干活,等快到中午时,她回家做饭我留下,下午可以轮流打扫。俺觉得这活不难,干着挺有劲头。怕的就是满地的落叶,一直保持路面干净那可有得忙。但这累跟以前比可差远了。俺在老家种地,村里的土地是梯田,田地散种起来很辛苦,相比扫地对俺来说不算啥。
如今,待遇好了,担心的就少了。刚来信阳时,每月不到400块钱,现在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钱。逢年过节,环卫处都会发些食用油,环卫节日还给发奖金。今年,老家那边还给俺俩办了养老保险,在市里都能直接领呢。
干活时间久了,俺从心底感到信阳变化很大。别的地方不敢说,就中山路和胜利路这附近的环境,那可比来时强十倍。这几年,政府搞“六城联创”很下劲,对打扫的要求也严。同时,路两边乱摆乱放的少多了,小区实行“门前三包”,大家自个儿都把卫生搞得很干净。这样一来,活儿倒轻松了很多,俺现在花一个人的力气就能干完两个人的活。俺今年也有个心愿:想回一趟老家把房子给翻新了。当环卫工总没个节假日,这么多年没回去,老房子没人管恐怕真要倒了。
啥样是幸福生活,俺也说不上来。俺是20岁与老头儿结的婚,今年刚好50年了,也算是金婚了,没怎么分开过,总觉得俺俩在一起,活得有劲头就很好。
讲述人:市中心城区环卫工夫妇孙国正 陈胜英
本报记者 郭 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