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核心提示】

民生何在?民生就在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就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菜篮子工程,作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百姓餐桌,而且与菜农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并把平价超市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市委书记郭瑞民多次深入我市农贸市场调查研究,并提出:“从长远来看,发展社区型平价便民超市是大趋势。大力发展社区型平价便民超市,加快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推动文明城市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构筑食品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商业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核心新闻

平价超市:紧贴民情民意

1月24日上午10时,记者在北京南路豫丰蔬菜平价超市看到,超市内宽敞明亮,蔬菜、鲜肉、调料等日常生活用品摆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真是应有尽有。因蔬菜新鲜且价格低廉,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经理胡修军欣喜地说:“市委、市政府可真重视菜篮子工程啊!自今年1月以来,市委书记郭瑞民两次到我们超市调研,询问平价蔬菜超市的运营状况,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

随着我市中心城区十余家平价蔬菜商店的运营,如今,市民可以随时买到直接从菜地运来的新鲜蔬菜,而且价格低廉,很多市民说,平价超市,就是咱老百姓的超市。

平价超市的兴起,在我市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那么,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视这项菜篮子工程呢?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

据市物价局一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市流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当一批农贸市场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中心城区部分市场服务功能不配套,经营环境脏乱问题较为突出,营销方式较粗放,商品质量、食品卫生问题时有发生。

记者从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了解到,我市中心城区的农贸市场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当时没有将农贸市场列入城市总体规划,一些“马路市场”便在居民区里自发形成。这不仅影响了交通,还损害了城市形象。部分农贸市场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管理滞后、隐患加剧等问题相当突出。作为社会公益性的商业设施,农贸市场因其收费低、回报周期长、管理成本高等原因,开办单位没有能力一次性投入太多资金进行升级改造,致使农贸市场管理成为全国性的老大难问题。因此,要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就必须改善农贸市场环境,而建设城市社区平价超市,则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据豫丰蔬菜平价超市经理胡修军介绍,由于蔬菜价格均比农贸市场一斤便宜20%左右,自去年12月18日开业以来,平均每天客流量达到1000人,日供应各种蔬菜8吨,日营业额达2万元,不仅附近居民纷纷前来,一些相对较远的住户也每天骑车前来买菜,无论是客流量,还是营业额都比预想的高很多。

延伸新闻

2014年我市将新增50家平价商店

记者从我市物价部门了解到,2013年,信阳市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平价商店的建设要求、基本原则、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等。2013年9月30日,信阳市中心城区依托西亚和美、新玛特、银座、亚兴、百家等现有大型超市蔬菜区建设的十余家平价(蔬菜)商店正式投入运行。为确保平价商店让市民乐享实惠,市物价办制定了《信阳市平价蔬菜商店蔬菜经营品种管理目录》,对列入这个目录的40个品种的菜品,由物价办每周一早晨在金杯农贸市场、新华农贸市场、谭山包农贸市场3个定点市场现场采价,测算出各种蔬菜的平均价格,告知市区各平价超市及卖场,各平价商店在均价基础上根据群众消费需求、合理确定销售品种,自行阶降15%供应给市民。同时,市物价办每周一上午将测算出的蔬菜均价通过系统平台在局域网上进行公示,以便广大市民监督执行,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知晓率和社会监督的透明度。

2014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平价超市的数量和规模,按照《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的意见》,明确鼓励“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根据社区人口规模、消费特征、区位布局和建设条件的不同,按照便民利民原则,实现连锁经营企业进社区,推动社区便民连锁超市发展。我市计划在2014年年底前新增50家平价商店,加上2013年已投入运行的10家,共计达到60家平价农副产品商店。此次平价商店的布局将有别于第一批主要依托中心城区、中心地带大型的商场和超市建设的模式,主要面向各大型居民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便宜的蔬菜及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