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场上 “捡”来的世界冠军
李娜5岁时,身高就长到近1米2,父亲将她送到羽毛球业余体校。打羽毛球需要手腕发力,而李娜习惯手臂发力,手腕动作有点“死”,因此成绩并不突出。
李娜的运动生涯转折点出现在她读二年级时。武汉网球教练夏溪瑶途经一个羽毛球馆,看到里面训练比赛非常激烈,走进去希望选几个网球好苗子。李娜就机缘巧合进入夏溪瑶视野,“当时约定李娜先试三个月,不合适就回去再打羽毛球,那会儿确实不会想到,就这样‘捡来’一个大满贯冠军”。
争来的 全国比赛“出场“机会
李娜读五年级时,教练夏溪瑶争取到一个全国少儿比赛名额。早早筹备,报名后,忐忑的李娜在教练的带领下赶到沈阳,等待着首次亮相全国网球舞台。
开赛前夕,李娜拿到选手分组名单,发现竟没有自己的名字。教练急了,马上找体育总局组织比赛的负责人询问原因,得到的答复是报名环节可能出现问题漏报了,但参赛选手分组都已结束,没法再临时增加了。
“那时候比赛机会很少,参加全国比赛积累经验的机会更加难得。”夏溪瑶说,她当时就缠住主办方,无论如何要让李娜参赛。
最后,主办方只好松口让李娜上场,但参加的是特意安排的“安慰赛”,即每轮淘汰选手在比赛间隙组织的比赛。虽然并非正赛,但小李娜依旧十分卖力。比赛的表现也令夏溪瑶十分“安慰”。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