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杨锡冰)近年,商城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全面启动以“三清(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五化(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改(改水、改厨、改排、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携手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低碳、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美丽幸福家园,使得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八大亮点”。
农村环境整治“生态化”。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的原则,集中精力建设生态和谐家园。整治农村环境根据区位特点、建筑特色、产业传统,保留农村元素、乡村特色、文化内涵,突出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村居住功能,明确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净化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要求,着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城乡新农村建设“多样化”。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分阶段分步骤建设目标。提倡突破村组行政界限,在村落连片和大村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引导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且空心化趋势明显的自然村群众向新型农村社区集聚,逐步解决“小村落”问题。继续集中力量抓好3个市级示范社区和22个县级示范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新民居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落实。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化”。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奖补、村级组织、群众自筹、社会力量帮扶为模式的筹资、管理机制,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资金不足、后劲不足的问题。完善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容貌)责任制,初步实现由“突击抓”向“长期管”转变、集中治理向日常规范转变、强制整改向自觉遵守转变的目标,力争达到农村环境管理维护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农业建设“精品化”。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持续实施“三五”工程,打造产业基地,配套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优质稻米、茶叶、植物油、中药材、畜禽、水产等产业化集群,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打响商城县农特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
创新资金投入模式“多元化”。抓住国家重视“三农”工作的机遇,积极向上主动争取项目。对所有涉农项目规划和申报进行前置审核把关,除各种直接补助农民的普惠资金、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外,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要拓宽渠道,既要积极发动群众筹资投劳,也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手段筹资力度,鼓励个人捐款、社会组织帮扶共建等方式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城乡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加强县群众服务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代办点建设,全面推行“一站式”集中服务,初步实现了群众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真正让群众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目前,全县22个乡镇(管理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370个村(居)实行了村级服务代办制度。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社区化”。高标准建成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达到307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359个,基本覆盖各乡村;村文化活动室325个,文化大院233个,文化广场202个,成为商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亮点。扎实开展“争创文明家庭、争当文明公民”活动,坚持在教育中培养、在参与中塑造、在环境中熏陶,不断提升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美丽乡村考评工作机制“常态化”。建立完善“三级负责、以村为主、人人参与”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层级检查、考评工作机制。县、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察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村(居)进行巡查和现场督导,深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收集汇总,定期通报。严格考评程序、严肃考评纪律,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召开座谈会、促进会、现场观摩会等,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